作為工坊的技術股東,姜云十分盡職地安撫道“放心,肯定還收的,只要你們能摘的來,有多少收多少”
其實這些話上門收山菌的人沒少說,但是架不住有心人搗亂啊
見眾人并沒有被安撫到,姜云有些奇怪,于是細細問了起來,這才知道,原來像姜東那樣自己帶著人四處收山菌去碼頭上賣的不在少數。
有不少年輕人心思靈活,見姜楊這生意越做越火熱,也拉上幾個人開始跑碼頭。
不愿意給他們收,那便比姜楊給的多一文收。除了自家親近的,總還有些想多要那一文的。
品相不如姜楊,那也不礙事。他們拿到碼頭上,賣的比姜楊便宜些就是。
不同的價位,不同的品質。
有看中品質的,自然有貪圖便宜的,反正是往外賣,物依稀為貴,能賣出去就能賺。
倒也有幾伙干的不錯的。
得了利,心便騷動了起來。
首先一個難題就是如何收到更多的山菌
因此,自從姜云的木耳種成了,便有人開始散步謠言說嶺口村都種了香菇和木耳以后就不會再收他們的山菌了。
雖然收貨隊的人每每上門都會出言安撫,但是也架不住他們同村的天天游說,還是有一部分人怕以后被姜楊拋下,早早地投奔了同村收貨的人。
剩下那些雖然還沒有倒戈,但到底是心中不安。
弄清了事情原委,姜云搖搖頭,“你們知道姜楊他家為什么要把種香菇的法子教給村里人嗎”
“為什么”
“當然是為了有更多的干貨賣啊我可聽說姜楊,也就是你們口中的姜四郎,他跟那碼頭上好幾個管事關系都很好,可不僅賣干香菇、木耳和其他雜菌。”
姜云一臉神秘道“那閩州的大家族金家你們知道吧”
山里來的幾人大多迷茫,但是住在鎮上的還是對金家有所耳聞,于是點點頭。
姜云繼續道“那金家的管事可是和他定了長期收筍干的契約,連帶著每年的香菇和木耳都定了不少呢
別說我們全村都種香菇木耳了,就這些還不夠那金家定的量,更不要說還有其他管事了。”
聽說收筍干,在場的有人便道“是了,他們也在我們村里收了不少鮮筍。可惜我們做的筍干不過關,不然我們還能多掙一筆做筍干的錢。”
老者嘆氣道“難怪,我們村離嶺口村遠,附近的竹林又少,根本沒聽說這事。”
這么一來,姜云所說倒是多了幾分可信但是鑒于先前姜云吹的牛,眾人還是有些犯嘀咕。
姜云還在極力安撫道“要我說啊,你們就把心放進肚子里吧我四我是說,姜楊早放出話來了,只要品質過關的,有多少收多少。”
眾人沉吟片刻,有人扭頭看向一旁文靜乖巧的姜苗,“小娘子,那姜楊真這么說過”
儼然對姜云的話不是很相信。
明明說的都是實話的姜云
被突然問話的姜苗呆呆地點點頭。
眾人心下稍安,也有人疑惑道“你家和姜四郎關系很近嗎”
姜云打著哈哈道“我們村就倆姓,姓姜的大多沾親帶故的。”
一聽這話眾人心思一動,又問起種香菇的事。
“種香菇難嗎你能不能幫我們給姜四郎說說,也教我們種香菇”
一旁的姜苗心道會種香菇的正主就在你們面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