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邊眾人都是終于松氣安心,紛紛交口稱贊不愧是太醫院院正。
其實去歲太上皇駕崩后,皇上忽然力排眾議讓林姜做院正,朝野上下絕大多數官員還是有點小意見的太醫院多重要啊跟他們的人身安全也息息相關好不好,讓一個嬌滴滴小姑娘做了院正,關鍵時候她能不能撐起大事來啊。
如今這些不滿議論懷疑,漸漸都消失了正如這回的禮部之事,自打林姜上任來的半年余,所有與太醫院有關的公事從來沒有掉過鏈子。
而每一個親眼見過她為人診治的官員,也不免為其診治的果斷自信與療效而震驚。
朝中懷疑的小火苗,經過時間與事實,被林姜一點點撲滅。就像是這回過后,禮部上下官員對于林姜做太醫院正,就不會再有絲毫懷疑了。
太醫院的排班的規矩他們又不是不知道是兩位院副每日輪流帶著幾位太醫在大堂值班,應答這一日的常規工作。
人家林院正名義上可以只應對皇上、皇后、太后極個別人的特殊太醫。
這禮部官員出事,人家來是情分,不來也絕不是錯處。
可這位林院正這就來了,一個姑娘家,在這略有些寒意的春日,卻趕路趕得額間微微見汗珠。來了之后,毫不扭捏拿態,立刻上手施針治病,果斷利落。
最要緊的還不是做法漂亮,而是手到病除
禮部上下真是刮目相看。
方才艾大人都憋成啥樣了他們都是親眼看著的,許多人心中都掠過一個陰影艾大人怕是要光榮殉職,倒在工作崗位上了。
還有那迷信的悲觀官員已經開始盤算,艾大人這般凄慘憋死,肯定死不瞑目,以后禮部估計會多出一個怨鬼來,怎么說服林尚書,找人來做做法事啊。
艾侍郎要是知道,有人不僅開始給他安排后事,更開始安排超度了,必然會暴跳如雷。
讓禮部上下不服不行的是人家林院正就有妙手回春的本事,片刻就把艾大人從閻王爺手里搶了回來
林如海對右侍郎點點頭,右侍郎就驅散了圍觀群眾,讓各級官員都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干自己的活去。自己再親自去送趕過來探頭的工部侍郎,向他說明情況。
而林姜這里還在問艾大人“您今日是吃了什么從前沒吃過的食物還是碰了什么以前沒見過的花草若不找出這過敏源來,只怕以后還是要發作的。”
艾大人一聽以后還要憋個半死,連忙開動還有些缺氧的腦袋,拼命回想。
最后才想起來“哦哦,我方才喝了一杯楊梅露。”
林姜也在京城住了幾年了,知道楊梅在京城是稀罕東西,不易儲存路途顛簸又容易壞,而這個季節,楊梅在南方也是最新鮮的尖兒貨,市井上都見不到的,果然艾大人從前也沒吃過。
“我這楊梅露還是昨兒有南邊親戚上門,才帶來的今年最早產的兩小筐楊梅。因夫人怕放壞了,就叫廚下做了些果子露,我今兒還帶了幾瓶來分與同僚。”
林如海也收到了一瓶。
林姜取了艾大人喝剩下的果子露,用銀針沾了一點刺在他胳膊上,果然不多時那一片都泛起了紅疹子。
林姜表示,艾大人啊,您從此就告別楊梅吧。
艾大人劫后余生地點頭,連連道以后什么梅也不吃了。
然后又十分感激“來日我命夫人小女上門,再給林院正道謝”
楊梅窒息事件過去后,林如海倒沒讓林姜走,而是叫住她“太醫院若不忙,你就留一留,我有話跟你說。”
林姜就轉頭對兩個跟著她來的太醫院副使道“那你們先回去吧,方才你們也看到了艾大人的情形,這病沒什么脈象可把,只看癥狀就足夠明顯,回去各寫一份病案給我,我再給你們改就是了。”
論起年紀來,她比這兩位副使還要小十歲,但她說出這話,兩位副使俱是如面對師長一般,認真傾聽然后虛心接下這份作業。
領命后還十分振奮,覺得這是一個在院正大人跟前露臉的機會,可要把這份病案寫好寫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