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這樣皇帝的臣子很舒服,做至親就有點慘了。
林姜忽然理解了皇上為什么對系統爸爸一見如故,經常流露出一種知己的喜歡來。
大家都是一顆純純事業心啊。
進入了臘月,隨著皇上正常上朝恢復了處理政事,林姜就相對閑了一些。
這日,姜卻正好遇到了一個近來腹部脹痛的小太監,診完脈開過方子后就來請教林姜,師徒兩人一問一答之際,周黎蘅到了。
世子爺依舊是光耀四方,在太醫院見了林姜也依然是稱一聲“林院正”他聽黛玉說起過,哪怕在衛家,下人們都按照官職稱呼院正,而非太太或者夫人。
太醫院更是朝廷官邸,還是官職聽著更順耳。
周黎蘅是來送請帖的。
上一回他到這太醫院給林姜送請帖,還是紹王妃有請,他替母親來送,這次卻就是替妻子來送了。
只是這次的請帖并不是請林姜去喝酒賞花烤肉的帖子,而是黛玉邀林姜往新建起的女嬰善堂去參觀并提意見的帖子。
“這么快”林姜問完卻也笑了也是,紹王府要做點事兒,必是快的。
周黎蘅也知道母親和妻子在做什么,就道“地皮選在了京城南邊,先起了大概的幾間房子,后頭還留了一半的地可以慢慢加去。”
地皮沒選在貴人云集的京城東區,而是擇了人口最多的南邊,可見紹王妃這善堂,不是做了給自己裝面子的,自是真想收養些可憐的棄嬰。
到了休沐日,林姜就去看了紹王妃與黛玉起的善堂。卻見不但有了房舍和幾個負責照顧嬰孩的婦人,甚至已經撿到了兩個被遺棄在街角的女嬰,和一個四五歲,混在成年的乞丐里要吃的,卻被驅趕打罵的小姑娘。
黛玉說起來那四五歲的小女孩來,眼睛都有些微紅“我們問她,家在哪里,她只說不記得了。又說爹娘哄她說,帶她進城買糕吃,然后把她扔在城里就再沒回來過。”
說著黛玉扭頭看著院子里正在乖巧幫著收拾菜蔬的小女孩,心酸道“還是這里廚下的吳嬸子,在路上撿了她,再晚幾日”再晚幾日,這孩子必然就沒了。
林姜就不免安慰她,要是為那些不配為人父母的人動氣,只怕還難受不過來呢。做善堂,就只好不去想,外頭還有多少人需要幫助,只好去想去看自己眼前能幫上的這一個。
而黛玉請林姜來,還有一事“姐姐的醫館里有許多出宮的無依宮女,我想著必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大夫的,要是她們愿意,這善堂她們也可以來。”
林姜笑道她們必是愿意的。
這個年代的文盲率都高達百分之八十,何況是女子了,識字的更是少。不識字的人,在學習醫道時總是比旁人吃力不少。
許多宮女估計都更愿意來善堂做熟慣的事兒,照顧下小孩子們。
林姜又問黛玉“撿來的孩子倒也罷了,但那些自稱養不活女孩,就送了來的那些爹娘,可有備下紙筆叫他們簽字按手印”
別她們把女孩們養大了,那些人家里又覺得缺個勞動力,把女兒帶回去正好干活,或者借口什么想孩子了,把個女孩子弄回去,再賣一遍或是隨便嫁出去換彩禮錢。
到時候若沒有個契約很是麻煩,那些人就能在門口鬧起來。
紹王妃進門的時候,正好聽見林姜這句話,就道“果然是姐妹兩個,你們總能想到一處去。我原是沒在意這些的,還是玉兒提起來,我覺得有理,就讓門客們備下了些契書。”
這都是要提前簽好的,從此后這個女孩子,就跟遺棄她的爹娘再無關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