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報信的斥候一路嘶吼著捷報,許多茶館飯館里的客人都扔下吃了一半的菜出來圍觀,然后各自打聽,到底具體是怎么個大勝法可是擋住了北戎南下的勢頭
既然是大勝,朝廷自然也樂得在民間宣傳,很快這一戰的情況就傳開了。
若只是一場大勝,還不足以讓朝廷上下都在議論此事。只因這大勝,可以說是非常戲劇性其實兩軍還未怎么真正廝殺,只是先鋒將交手的時候,北戎王就望風而逃,身邊副將被一刀斬殺。
這些年大周征的兵役,得有一半投入了西北邊境。雖說兩國已有二十年未正式開國戰,但西北那邊苦寒,每年秋冬,都會有覺得冬天熬不過去的部落,報著搶到就是賺到,死了也能拉一個墊背的心思,沖入大周的邊境來搶劫。
京城又距離西北不遠,有點風吹草動,京城也會風聞。
可以這么說,北戎跟大周的關系,就像是某些山村的村民,跟活在山上的狼群的關系大家每到秋冬,必為了糧食牲畜而一戰。
大周人覺得北戎是豺狼,也是有緣故的因為他們心里總覺得,單個拉出來,一個人的戰斗力肯定是打不過一只豺狼的。
北戎人比大周在個體上驍勇善戰,幾乎是兩國的共識。
何況這北戎王聽起來簡直是只狼王啊。
這就讓大周子民非常興奮了。
那北戎王曾斬大周數位官員,每逢戰事都要沖鋒在前,這樣的消息大周京城也已然傳開了,再聽說北戎那邊奉這位王為神王,更讓大周子民戰栗。
其實普通百姓本就是害怕北戎的。
只是這大獲全勝的背后,是個很有意思的過程。周黎蘅特意去了趟太醫院,一點細節都沒有落下,講給林姜聽,與她分享這份喜悅,也盼著她能安心些。
周黎蘅到的時候,林姜也已經從太醫院聽了一些恭賀之詞了。
都說衛刃這是一戰成名。
甚至傳著傳著,那北戎王就變成了魔鬼化的人物據說他生的身高一丈,張口能噴出火光,吃飯都要用大周將士們的肉下酒。
聽說這樣人,居然被大周的一位少年將軍打的望風披靡,直接一見面就轉頭而跑,自然讓大周人自豪喜悅。
連周黎蘅見了林姜也先道了句恭喜。
林姜招呼他坐,然后伸出手指點點桌子“先把手伸過來,我給你把把脈。聽妹妹說,你近來在戶部也是熬油似的累,哪怕晚上回了府,也只是匆匆吃點飯,就去研習兵部畫出的戰事推演圖每夜也只睡兩三個時辰,這點兒你怎么偏隨了皇上,沒隨紹王爺呢。”
要林姜從大夫這點來看,大周皇室最好的病人就是紹王爺了不勞累,不憋氣,勤于運動,作息規整,比皇上可聽話多了。
在京營貪污案之前,他給朝臣們的印象也只是皇上養大的孩子,故而是皇上的心腹,領龍禁尉守護陛下安危。
而在他與王子騰的一番朝堂拉鋸戰中,他的做法倒是讓朝臣們刮目相看,算是沒人再小瞧他這個少年將軍。
但那也只是在朝堂上有名,直到這一戰過后,他可以算是真正的名揚大周了。
她還是挺納悶的這又不是什么武俠世界,絕頂高手對立,望氣可知成敗,然后一人自知不敵翩然而去。
林姜想北戎王既然能破漠北百年之亂局,重整一個北戎王庭,那定不會是那種浪得虛名,膽小如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