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黛玉哪個月不去看一眼,就像少點什么似的。
周黎蘅就安慰她“京城善堂有母親看著,也有舅母們都很上心。”這個舅母,不但包括周黎蘅的舅母魏尚書夫人,還包括黛玉的舅母邢夫人。
“到了江南,咱們依舊可以辦一處這樣的善堂,比在京城中的條條框框還少些呢。”在京城中,哪怕樂善好施也要論資排輩,比如黛玉這樣的世子妃,要立粥棚或者要善捐就要顧著不能超過宮里娘娘們的例,也不能超過兩位長公主,處處要小心留意。
但在江南就不同了,那可是江南,林家世代所居之地,周黎蘅更是未來的紹王。
如今皇上已經冊封了五皇子為太子,以太子和周黎蘅年少時候的關系,京中明眼人都知道,紹王府的地位怕是能再穩一代。
周黎蘅此番下江南,又是去代天子巡各省財政的,黛玉要在江南做些事兒,比京里要可便宜許多。
這一去,就待了一年有余才返回京城。
待林姜聽聞他們回京,第一時間就上門去見黛玉。
這日天氣很好,雪雁正帶了些婢女在后院中晾曬些大毛衣裳。見了林姜也是格外親切,連忙往里讓。
黛玉見了她,也是攢了許久的話要說。
于是預備把府里所有的事兒都先放下,這日專門與林姜說話。林姜不免道“現在王妃不在家,諸事都得你管著。你要有急事就辦,咱們又不用客氣,我只在旁邊看著就是了。”
紹王夫婦現確實不在京中。
在周黎蘅黛玉帶著兒女到江南去不過三個月,紹王夫婦就太想念孫子孫女了,于是也回了皇上,直接往江南探望去了。
紹王年紀已大,這兩年其實已經不再擔什么操勞要職了。這一回出京倒是激起了紹王到處游玩的興致,看過兒孫后,回京便給皇上上書致仕,宗人令都不做了,與王妃再次出京,往西北去玩了,說是趁著還能活動,身體不算太差,先去西北之地感受下不同風光,以后老的動不了,就去南邊溫暖之地養老。
皇上無奈批了王叔的折子,心道所有人都在享福,只有朕,兢兢業業如同老黃牛一般在干活。
其實與皇上一樣當黃牛的,還有太子。
太子并不好當。而且眾所周知,給一位明君當太子,有時候比給昏君當太子還要慘。
因為明君的眼睛像是照妖鏡一樣,讓任何野心無所遁形。
史冊上因懶惰無能被廢的太子不少,但因太過勤于朝政而被廢的太子更多。
恒親王在還是親王的時候,就苦思一條安穩的道路又能做事,又不要礙著父皇做事。
后來還真讓他找到了一條路,那便是發展此時朝廷不看重的工科與數學。
隨著海運的開展,西洋傳進來的技術越發多了,恒親王自己就是刻苦博學之人,一向跟皇上一樣信奉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凡西洋學問,都會學上一學,尤其是數學,他本人就很感興趣。
科舉制度太子當然不會動,但他開放了一些考試面向特殊人才。數學好的,建筑好的,地理好的都可以通過考核破格錄用入相關部門,甚至木工好的,打鐵好的,不愁你不走四書五經就沒有仕途,只要你有所長,朝廷就需要。
太子不與朝臣們親密往來,甚至不怎么涉及財權兵權,而是心有丘壑,另尋途徑走強國之路,皇上自然很高興。
林姜達成最終成就的時候,是在一個尋常的六月份。
彼時她正在家里的書房坐著看書,這二十多年來,不斷看書和每日去模擬手術室練習薅系統羊毛,已經成為了她的肌肉記憶。
外頭陽光甚烈,烤的葉子都焦了似的干巴。
林姜也就準備今天歇歇,看完這本就不再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