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宴結束后,唐林在李玉的陪同下粗略的在這紫禁內城轉了一圈。
那種感覺,與在現代花錢來旅游相比,簡直就不是一個檔次的。
到了巳時四刻,也就是早上十點,唐林則是迎來了自己一天中最忙的時刻。
批閱奏折。
養心殿,是乾隆專門處理政務的地方。
時間到了,唐林一時忘了便還在游玩。
要不是身旁的李玉提醒,說不好唐林此次還真壞了人家乾隆這幾十年來辛辛苦苦傳下的習慣和規矩。
“皇上,處理政務的時間到了。”
此刻,唐林聽后在心里也是充斥著滿懷的期望,當即便收起了玩心,對著李玉說道:“嗯。”
二人向養心殿行去,一會的功夫便到了。
進門,唐林第一眼便見這處理政務的案臺上方的牌匾上來自于雍正帝御筆題字的四個大字:中正仁和。
威儀中不失一絲柔心。
而這外頭的黃琉璃瓦單檐歇山頂,向來都是這紫禁城中的建筑風格,唯有如此,才能體現這皇族的氣息不是嗎?
“李玉,幫朕將有關甘肅的折子都給找出來。”
李玉頓首,便開始動手翻找。
想到甘肅,唐林此時的眉頭也是立即一皺,想來這乾隆四十六年,應該就屬那件事影響最大,最惡劣了!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肅查獲了一起地方官員以賑災濟民的名義上下勾結偽災舞弊,折收監糧、肆意侵吞的大案,史稱“甘肅冒賑案”。
此案牽連布政史及以下各道、州、府、縣官員113人,追繳贓銀281萬余兩,震動全國,連乾隆也是驚呼不已。
而這樁重大的冒賑案,罪魁禍首之年其實是發生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從發生起隱匿了7年。
最后,還是到了乾隆四十六年三月,是循化廳撒拉族人蘇四十三應不滿階級壓迫和名族壓迫,從而反清起義引發了這樁大案的敗露。
“皇上,有關甘肅的折子只有這么一封。”
找完,李玉從眾多折子中將這封端在了手上。
唐林瞅了折子一眼,隨即李玉便將折子遞給了唐林。
打開一看,里頭的大概內容是:甘肅今年同往年差不多,只有少些地方有干旱,但是地方官府已經應付了。
“呵呵!”這時,唐林冷笑了一聲在心中暗道:“果然如此。”
看來,得出手了!
自己時間不多,只有三天,在這三天里,唐林在想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大清,去幫乾隆,能幫一點是一點吧!
畢竟人家給了自己這么大的好處,體驗了一把當皇帝的感覺,還別說,不錯。
就是,這個時期段選的有點不盡人意,選TM老年時期給自己體驗,這就有點不爽了。
得,看來到時候得找乾隆說道說道了!
“李玉,傳和珅來見。”
這時,李玉也是從唐林的眼中看出了一絲端倪,他不敢怠慢,便立即前去傳旨。
旨意傳到和珅這,還在為今早茶宴之事耿耿的他,也是以最快的速度來到了唐林的面前。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