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這是好事啊,女兒才不在乎奢靡的封后大典呢。”
張文蔚愣了一下,他沒想到自己的女兒竟然沒反對:“可,可十萬貫啊,那這登基大典是得多寒顫。好歹你也是大唐皇后,朝廷皇家臉面何在!”
“爹你怎地如此糊涂,開設學堂是為我大唐培養人才。你看看杜姐姐在她的郡主府開的學堂,女兒看到那些孩子跟著先生學了很多東西。他們懂得了什么是禮儀,什么是忠君,什么是愛國,他們全都是大唐的未來啊。”
“大唐的未來,”張文蔚仔細的咀嚼著這句話:“嗯,或許是女兒你說得對,唉……”
臘月二十八,馬上就要過年了,京城沸騰了。
肉香,京城到處炊煙裊裊,肉香撲鼻。
豬肉,已經成為餐桌上的一道菜。
這些肥豬人們學會了閹割,人們發現閹割后的肥豬長勢奇快。
有些有頭腦的,留著種豬,等著下崽。現在一只小豬仔的價格比成年山羊還貴,就這還供不應求。
養豬業,不知不覺間進入了尋常百姓家里。
繁榮的養豬業帶來的是廉價的豬肉,這種豬肉又香肉又多。而且沒有膻味,豬肉逐漸成為百姓過年必備的一道美味佳肴。
還有就是許多布莊的老板,他們血賺。
開元柜坊貸給他們的款使得他們生意做的很大,年關百姓家家戶戶都會添置一件新衣裳,這些布匹老板瞅準時機發了個大財。
李柷不放過任何一個賺錢的機會,火藥作坊對外出售煙花,煙花成為這個節日的一大奇觀。
京城許多富商大賈,他們賺了錢,就為湊個熱鬧。于是都去火藥作坊買些煙花來慶賀,從臘月二十八晚上開始,就有人開始燃放。
夜市更是燈火通明,寒冷的天氣人們的熱情不減。
臘月二十九,明天就是大年了。
李柷卻沒有閑著,他召見了勸農使韓鄂還有戶部侍郎張文蔚。
“張文蔚,朕問你。這十二所學堂大約需要多少錢?”
張文蔚想了想:“陛下,坦白說,錢不是問題。看百姓報名人數是臣多慮了。這十萬學童不是一下子報名的,按照適齡童來看,今年只有不到四萬人報名。可是陛下這糧食,朝廷不夠了,只能動用軍糧。”
李柷皺了皺眉頭:“怎會犯如此低級錯誤。前些日子你們在大殿和朕吵翻了天,害得朕罷免了兩位朝臣。現在你來跟朕說錢糧不成問題,你這個戶部侍郎是干什么吃的!”
張文蔚擦了擦汗,當日確實他們算錯了。洛陽城登記在冊的孩童約十萬人,包括所有大臣都以為會有十萬人入學。殊不知達到八歲入學條件的不過四萬人左右,這樣朝廷壓力一下子減輕了一半還多:“是臣糊涂,可還有一點,首先紙張筆硯奇缺,再就是管飯,以戶部存糧來看,怕挨不到明年初秋,你只能動用軍糧了。”
“朕就是招你二人商量此事的,哪怕動用軍糧,也不可斷了學堂的食宿。韓鄂,紅薯還有玉米除了留作種糧外,還能拿出多少?”
韓鄂躬身道:“還能有四五萬石吧。”
“拿出來,給學堂,不能餓著這些孩子。至于筆硯紙張,朕來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