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辰時,也就是七點鐘。二月初,京城天亮了還沒多久。
武拂衣準時起床。與康熙設想中不同,她對莊子上的生活很滿意。
自問活得挺舒服,也沒有怠惰不堪。
擺脫了凌晨四點早起的慘劇,七點醒來,簡單洗漱后先去晨跑一圈。
然后,慢悠悠地吃頓早餐。
吃完早餐,讀一讀貝勒府送來的昨日消息。
看看十四的窘境,一天就從好心情開始了。接著去莊子內的封閉實驗地,留意實驗進度。
隨即,讀想讀的書,不限中外古今。
等到中午,她做主恢復一日三餐制也沒人能管。午休過后,可以去演武場練練刀劍。
下午再去封閉實驗地,與二十五個死刑犯對話,每個身上都有點可以挖掘的事。
有的是被逼上梁山后害人,有的是天性殺人不眨眼。
他們的罪行在卷宗上只是公式化的聊聊幾筆,遠遠比不上面對面談話時,能獲知更多待被發現的世間百態。
今天是實驗開始的第六天。
罪犯被移送關押至此,都被接中了病牛的痘疹濃液,身上也出現了相似痘疹。
他們也知道自己被當成了實驗品,有的掙扎,有的沉默,有的絕食以示不合作。
武拂衣早就明白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而她也不是一味的仁慈。
讓死囚犯做第一波實驗品,這些人不可能每個人都心甘情愿。
好言相勸對于死期臨頭的人來說,不一定起作用。這時就需要侍衛們出力,以武力鎮壓,不要有過剩的同情心。
這些罪犯中真就有反社會者,比如這一波囚犯中年紀最小的十四歲,但故意殺害了鄉鄰五人。
根據他的供述,從小就喜歡看活物斷氣時的某樣,活物越掙扎,他越覺得快樂。
一開始是虐殺別人家的雞鴨,后來鄰居家的看門狗。
漸漸發展到誘騙比他年幼的孩子上山將其殺死,緊接著就是利用自己的年紀優勢讓年長者放松警惕,將其擊殺沉入河底。
后世有未成年人保護法,而清朝對十四歲惡意殺人就是處以死刑。
如果在七歲以下殺人,有免死罪的可能。
七歲到十歲,可以上奏皇帝裁決。超出十歲了,那就是該怎么判怎么判。1
這是康熙朝大清律例的規定,各地官府具體判案時難免有所包庇疏漏。但至少被選中參加此次實驗的二十五人經過幾番核查,他們是罪無可赦。
話說回來,鬧事的死囚鬧了兩三天也就不鬧了。
一來是被震懾住了,二來是發現身上雖然出了痘子,但是沒有其他不適癥狀。其中,有一個女囚輕微低燒,也在一天后退燒了。
以數據來看,實驗第一階段人感染牛痘病,癥狀都不嚴重。
等到二十五人都出了痘,身體修養一段時日,就要進行第二階段的實驗。
是給他們再中人痘,也就是感染一波輕度天花。那時的實驗結果,就是決定牛痘成敗的關鍵時刻。
“張御醫,您說這牛痘真的能成嗎以屬下愚見,這真是胡亂折騰,要是牛痘能代替人痘預防天花,早幾百年怎么沒人發現”
“馮醫士,慎言。即是圣上派我等來此聽四貝勒吩咐,那么按部就班做事就行。成或不成,與你我沒幾分干系。”
說話的兩人,是此次太醫署派出的四位醫官之二。
清代太醫院主要負責給皇室看病,皇上也會派醫官給大臣去瞧病,但總的來說太醫的官職并不高。
最高是院使正四品,其下的左、右院判正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