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算是輕松的,隔壁宋氏學農書,遲早還要下地掄鋤頭,想一想竟是同情對方起來了。
雍郡王府內,學習氛圍正濃。
京城中,也不逞多讓。
待到三月春闈,天下舉人齊聚來此。
各大書坊、筆墨紙硯鋪子都熱鬧起來,三年一次客流量高峰又來了。
這一波熱鬧要持續兩個月。
三月會試,成績一出,緊接著四月殿試。殿試之后,皇上會從榜上有名者中選取合適人才,授予官職與安排差事。
今年,有一個人出名了。
不是因為考中榜首,而是因為破格錄取。
“陳兄,你聽說了嗎何焯那廝”
“噓高兄,這事可不興議論,何焯、王灝、蔣廷錫都是圣上欽點的進士,俱是學問優長。其實說句實話,你我也讀過何焯的文章,寫得也著實不錯。”1
“哎話是如此,但”
但文章不錯,名落孫山的學子豈止一個兩個,憑什么何焯三人竟然兩次被優待
沒通過鄉試,皇上賜他們舉人頭銜。會試落榜,皇上又破例給他們進士頭銜。
這樣豈不是壞了科舉取士的規矩
兩度破格讓一些舉子想不通,也讓部分朝臣想不通。
朝臣們瞧不懂的不是康熙的破例行為,而不懂熊賜履等一眾考官怎么想的
皇上特賜了三個舉人頭銜,三人一起參加今年的會試,考官們居然一個都沒給通過,這不是把康熙的臉給放在地上踩嗎
康熙破格賜予何焯三人進士頭銜之際,立刻調取他們的試卷,把復制版張貼在國子監之側的墻頭公示給眾人。
幾份答卷引起舉人、貢生等讀書人圍觀,隨后議論紛紛。
十天之后,京城內基本達成了共識,這樣的答卷不敢說進入前十名,但入榜絕對沒問題。
那說明了皇帝不是恣意妄為按照喜惡定成績,而是何焯三人確實有真才實學,不忍他們被埋沒。
壓力就給到了熊賜履等考官一邊。
既然何焯三位考生有才學,也頗得皇上看中,為什么在考官們批卷時讓他們全都落榜呢
這種行為豈不是與皇上對著干
一些朝臣看不懂了,熊賜履等南黨一眾是覺得索額圖、明珠等不在朝中了,日子太平地想要找些事情做嗎
哪怕何焯與南黨里的幾位有仇怨,那么也不至于讓其他兩人也都落榜吧好歹留一個,給皇上些面子。
這下好了,主考官批出不及格,但康熙反手來一回特招取士。
隨后的殿試是皇上閱卷,結果不言而喻,何焯三人被錄取了。何焯被安排了距離康熙很近的差事,南書房兼武英殿編修。
酒樓內,保泰與胤禟兩個人在雅間喝茶。
包廂里聽不到外面的議論聲,但也能猜到這群考生湊在一起會議論些什么。
“要我說,還是八貝勒慧眼識人。早在何焯去年進京時,就看出了他必有作為,還與我阿瑪也提過此人的學問不錯。”
保泰夸贊著,而他的阿瑪正是裕親王福全。福全是康熙同父異母的哥哥,也就是順治帝的第二子。
按照親戚關系論,保泰該稱呼皇阿哥們為堂兄弟。
他與胤禩卻沒有太過親近,哪怕是背后提及,還是稱呼其八貝勒。但對于比他小一歲的胤禟又是不同,兩人從小一起招狗逗貓。
保泰瞧著胤禟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樣,直接問“九弟,你今個兒是怎么了是有什么煩心事,說出來一起解決。”
“沒事,昨晚睡得晚了些。”
胤禟避而不談,他要怎么說出門喝茶前正好收到消息,去年秋冬的海上遭遇有后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