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三貝勒管理著編書的工作,有光明正大接觸一大批讀書人的機會,而他以學識被這些讀書人認可。
人卻有所短。
倘若有朝一日數理格物成為重點科目,讀書人的成分都要變一變,胤祉還能被稱作飽學之士的全才嗎
“胤祉,你怎么說”
康熙心有懷疑,老三是按捺不住要排除異己,或是他想插手理學院的師資安排。
“回汗阿瑪的話,兒臣是心急了,但只為遏制住不正之風。”
胤祉暗道不好,錢晉錫的一句「消息靈通」搞得自己非常被動。
盡管是在順天府安插了眼線,但只能做不能被點破。
他也沒法回答為什么全京城都會知道皇子皇孫盜尸的流言,這話是扯大旗瞎說,還是有意弄假成真,也是只能做不能被點破。
這會被毫不留情地戳破了,只能擺出正義凌然的模樣。
胤祉說得冠冕堂皇,“理學院內流傳妖書,兒臣前些日子有耳聞,但不能行捕風捉影之事。只能給弟弟們更多關心,防止他們走上彎路。
十四弟帶著侄子們胡鬧,兒臣擔憂此事因妖書而起。哪怕今日明朝沒有流言四起,但也要防范于未然。第一時間站出來,不讓挖尸血腥不正之行再次上演。”
這話說的,好似三貝勒真是好哥哥了。
“如此說來,你也是有心了。”
康熙語氣溫和,似乎認可胤祉的說法,對他沒有表示絲毫不滿。
隨后就對梁九功說,“去乾清宮瞧一瞧,十四阿哥等人是否意識到錯誤來宮里請罪了。要是來了,把雍郡王叫來。”
“嗻。”
梁九功領旨就離開了。
他心思活絡,已經感覺到康熙的傾向。雍郡王又沒去亂葬崗,要問話對質,為什么不是叫犯錯的十四阿哥來
朝會上,部分腦筋靈活的大臣也想到同一問題。
胤禩眼神低垂,琢磨著康熙的意思。
這會把老四叫來,是直接問罪老四沒管教好弟弟與孩子嗎讓他背鍋,而不舍得過于嚴厲地懲罰小的
乾清門外,各有所思。
武拂衣抵達時,只見一片鴉雀無聲,直到她的請安聲打破了這種沉默。
“兒臣給汗阿瑪請安。”
“平身。”
康熙沒讓人跪著,三兩句概括前因。
然后問,“這件事,你要怎么說十四等人有沒有偷偷讀過什么書,又是為什么去亂葬崗”
“回汗阿瑪,兒臣將十四弟與孩子們從順天府帶回家后,已經詢問了事情始末。”
武拂衣基本沒有隱瞞,除了沒講十四的寫書愛好,把其他的前因都說了出來。
“理學院流傳半冊英吉利文的書籍,十四弟等人會前往亂葬崗,正是受到此書的啟發去尋找實驗材料。”
短短幾分鐘的宮道,武拂衣卻已琢磨了一大圈。
康熙對亂葬崗之事,是惱怒還是不予追究呢
為什么僅僅傳召老四是讓老四擔責任還是讓因為了解叫來十四等人不夠用,他們辯不過胤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