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對于研究解剖學,個人持非常支持的態度。奈何他是皇帝,思考問題不能僅憑自身喜好。
為什么在繪制欽定骼體全錄時要下絕對保密的命令
因為早就預料到了眾人的接受程度,像是老三這般滿口仁義禮教之人不在少數。
解剖書的配圖非常逼真,開膛破肚,血管骨骼是纖毫畢現。
如果畫得不與真實情況相同,那就失去了最初研究的意義。研究人體結構,就是為了更好的治病。
這樣的畫作卻與主流價值不符。
歷朝歷代有解剖圖嗎
怎么可能沒有。
最早可查的解剖圖能夠上溯五代時期。
煙蘿子繪制了內境圖,是將人體內臟器的大致位置標注出來。它有明顯錯誤,錯把肝臟標在左側、脾臟標在右側。
時至宋朝,獲得朝廷批準編寫兩套解剖圖。
宋仁宗在位時期,朝廷給出了一本歐希范五臟圖。不是寫書人叫作歐希范,而是被解剖那些人以歐希范為首。
當時,歐希范是與朝廷敵對的叛軍首領。他與手下被擊殺后,五十具尸體被開膛破肚。朝廷命醫師與畫工將這些尸體的情況畫成冊。
歐希范五臟圖固然有醫學價值,但它的成書原因是更極具政治震懾含義。
后來,北宋末年的宋徽宗在位期間,名醫楊介編撰了存真圖。
楊介在吸取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做了不少修正勘誤。比如校正歐希范五臟圖,這套書畫得很匆忙,當時沒能找到多少專業名醫加入編寫,故而錯處不少。
主動要求搞出一本解剖圖,為此做了不少時間調查,在史料記載,他前往泗州刑場,對死刑犯的尸體進行仔細觀察。
存真圖問世,被后世奉為解剖圖代表作之一,更是傳至東瀛等國,對于醫學發展的影響深遠。
康熙看過存真圖,在儒學盛行的東方,多數人持有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觀念,楊介能寫出這樣一本書著實不可多得。
肯定楊介的同時,卻又不得不承,此書與如今西洋的解剖圖作相比仍舊差距。
難免重意而輕形,以其中腎通于髓圖為例子。
沒有將腎臟與膀胱聯系,而是著重將它與脊髓、大腦連同。是因為了擺脫不了內經中“腎生骨髓”一說。1
不過,從未認為楊介不敵歐洲醫生。
早在六百多年前,宋朝朝廷能組織解剖編書,也能允許楊介勘察被處死犯人的尸體。
當時,歐羅巴的那片土地在干什么
不說六百年前了,單說一百多年前還把解剖視作禁區,還把提出勘誤的醫生給活活燒死了。
然而,知識需要不斷更新的。
一門學科的發展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由要問大清能有一個楊介嗎能比過西洋的醫生們
康熙沒有因為被金雞納霜救過命就一味偏向西洋學說。正如老四所言,是要取其精華,若能與中醫相結合起來,豈不是妙哉。
可惜,如今真正與他理念一致的人太少。
太醫院使用金雞納霜時畏首畏尾,更不提搞破膛開肚的研究。
不能一蹴而就地強行推廣,有的錯誤不能重蹈覆轍。
二十歲時,強行裁撤三藩,多少有些年輕氣盛了。
應該準備得更充分些,對吳三桂的反抗之心考慮得更全面些,那一場對峙就不必持續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