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無不反應了一個風向,康熙更傾向于胤祉的觀點。
折子該怎么寫,是要考慮清楚是否與皇上對著干了。
認同雍郡王所言之人,如果堅持本心上奏極有可能意味著被冷藏,別想在仕途上更進一步。
事實上,康熙心情挺好的。
哪怕他沒興致找榮妃,但也談不上勉強。榮妃上了年紀睡得早,不會沒話找話非要他陪聊。
趁此安靜時分,默默回想新出爐的欽定骼體全錄。
那是他主張編譯的書籍,就算不能每天睡前看幾頁,但也能閉起眼睛復述其中的骨骼血管走勢。
康熙覺得自己真是足夠仁善,沒有將榮妃與解剖圖一一對照。而給外界釋放的誤導信號就是一個篩選過程。
皇上需要聽話的臣子,卻不是每一件事都要順從他。何時該順從,何時該堅持自我,需要靠個人的悟性。
這此也是給老四送份禮物。
哪些人隨波逐流,哪些人投機取巧,哪些人捧高踩低,又有哪些人毫不動搖,是能給試煉一波。
對于康熙的喜惡態度,并非誰都在乎。
胤禟從小鍛煉出來了,只要他覺得想做,康熙喜歡或厭惡某件事都影響不了自己。
此次的解剖書事件,他難逃被問責,因為他是第一個把英吉利文翻譯成滿漢雙語的人。這有什么錯
上次遞交的請罪反省折子石沉大海,沒得康熙的批復。
這次,康熙再讓眾人說一說對于解剖術持有什么看法,折子又要怎么寫
想了半天,終于找到切入點。
說起來,自己真的有錯。
由于對醫學不感興趣,翻譯時不太用心,好些話都是一筆帶過了,沒有做到四哥曾經說的「信、達、雅」。
如果最開始知道自己的譯本會成為對心血運動論閱讀理解的參考答案,一定逐字逐句用心翻譯,往后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胤禟極為順暢把第二份反省折子寫完,充分表達了個人對閱讀解剖書的觀點。總結起來一句話,「這次敢他翻譯這類書籍,下次還敢,而且要做得更過分些。」
痛痛快快地寫完,隨便吃了頓晚飯就去裕親王府去關心一下保泰。
解剖書流入理學院,起源于保泰與李衛的打賭。
兩人還都去了亂葬崗,可以說是要直面各種言論沖擊。康熙是沒罵人,可也壓根都沒見他們。兩人請罪不成,每天的課還要繼續上。
理學院內部從夫子到學生,難免出現抱怨聲與出現排擠行為。
其中不乏曾經偷讀過書的人,指責是李衛與保泰引入了不正之風,帶壞了他們。
沒讀過解剖書的,反倒也出現了躍躍欲試者。
正所謂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這種時候借著讀書之名,曾經生疏的關系反倒更好親近起來。
早朝時,胤禟不在現場。不似老三連夜就收到消息,是天亮后才接到了四哥、保泰兩邊傳信。后來趕去乾清宮,但沒能加入請罪的隊伍,就被康熙一蹄子給撅回來了。
這段時間也問過保泰有何想法
四哥在朝會上表明了觀點。看解剖書沒問題,付諸實踐研究也行,但需要加強監管。
胤禟認同這一觀點,而看保泰還是猶豫不決,但也能夠理解。
福全離世,保泰以往就不如其父能力出眾,更不談有什么實權。裕親王府不似往日被康熙重視,此時還不順著康熙,說不好就是被冷遇到底了。
“你別灰心喪氣,上折子時真誠認錯就行。看在皇伯父的面子上,汗阿瑪也不會多加為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