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家有什么獎勵
威廉被問住了,剛剛爭取來解剖競賽名額,還沒來得及思考這個問題。
“輸家給贏家錢,這未免太過庸俗了,你們有什么想法嗎”
“不如這樣,如果我方贏了,那就能盡情參觀英國皇家學會。如果我方輸了,可以請牛頓爵士去東方轉一圈,費用全包。”
胤禛卻有一句話沒說。等人到了大清,牛頓不做足貢獻,他別想回來。
橫豎都不虧。
贏,能正大光明去閱覽英吉利各類科學前沿著作;
輸,就把人拐回去做理學院老師,為科學教育事業發光發熱。
胤禛早就盯上了英國皇家學會成立。
1660年,在學會成立的那個時代,科學仍是少數人認同的詞匯。學會提倡促進自然知識,倡導進行科學實驗。
1665年,學會秘書亨利奧登伯格以私人身份創辦了自然科學會報,聲稱此刊物先給皇家學會。
主要是刊登各國自然科學的研究發現,論文、觀察數據、書信摘編等等。
例如有羅伯特胡克對行星的觀察動態、牛頓對光線色彩的研究、荷蘭顯微鏡學家安東妮列文虎克的來信等等。
奧登伯格去世后,期刊的發行費用難以由個人負擔,最后被歸為皇家學會出版的特色項目。期刊登載的內容不分國籍,而還有大量沒被登載出來的實驗與研究藏于學會儲藏室。
由此可知,皇家學會所蘊藏的時下最前沿科學知識之豐富。
武拂衣對此樂見其成,立刻贊同胤禛擅于薅羊毛的舉動。
“威廉先生,解剖何時開始具體又怎么判定輸贏不讓您為難,我方親自去說賭約。”
“一個小時后就開始。”
威廉倒沒覺得提出賭約有何不妥,但他也實話實說。
“倫敦距離廣東太遠了,牛頓爵士已經六十七歲,哪怕他愿意也很難進行遠途旅行。海上的風險,你們都懂。”
這真是不能更現實的問題。
遠渡重洋的出行難度,對于六七十歲的老年人雖然不是完全無法克服,但那是用命在賭一成的生存機會。
威廉想了想,提出一個好意見。
“不如換個賭注,輸了的話,你們給皇家學會投些錢最近學會正面臨搬遷買房的問題。”
“學會本來租用格雷沙姆學院的房子,但四十多年前的倫敦大火燒毀了很多建筑。
格雷沙姆學院是少數免于火災摧毀的建筑,它的樓房變得搶手,市政當局征用了部分。”
威廉說皇家學會不得不讓出部分場地,而近些年格雷沙姆學院非常想要重修學校,勒令皇家學會速速搬遷。
“在倫敦找合心意的場地不容易,好地方很貴。早幾年,學院儲藏室部分區域對外收門票營業創收。現在,正愁搬家經費。”
因此,財大氣粗如牛頓也不會拒絕一筆對皇家學會的捐款。
皇家學會本來就接納外國會員,不存在不與東方人比試解剖的說法。
胤禛與武拂衣對視一眼,都贊同這一筆投資。
哪怕不能把年事已高不適合遠行的牛頓給拐回去,但打入學會內部悄悄廣撒網招攬人才也很好。
那還等什么,除了去交易所的胤禟,考察隊一起出發。今天還帶上了隨行大夫廖杏。
一行人乘坐馬車,前往了希臘咖啡屋。
18世紀初,倫敦至少有五六百家咖啡館。
與后來的那些連鎖店不同,此刻每一家咖啡館都有自身的特殊氛圍。有的齊聚學者,有的是花花公子聚會地,有的是新聞工作者交換一手情報的前站。
即便不喝咖啡,交納1便士的入場費也能入店。
后來的人很難想象此刻的咖啡館有多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