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明珠沉吟一聲,“成,聽你的便是了。澄兒,且拿去熱一熱。”
言淮道,“藥不涼,溫度正好。”
宣明珠被他噎了一下,探手摸碗,果然溫熱,左顧右盼道,“蜜餞準備了沒有,只怕這藥要苦。”
“阿姐,”言淮懷疑地瞧著她,聲音委屈,“你不會信不過小淮兒吧”
“豈會。”宣明珠從容地端起碗,“小淮兒的一片心意,阿姐知道好歹。”
正說到這里,殿外下人來稟,“啟稟殿下,世子,二公子想請言世子過不覺春深閣一趟,說讀到一本兵略不解,欲向世子請教。”
宣明珠聞言目光一亮,隨即道,“嗯,兵道是你的老本行,你便去指點珩兒一二吧。”說著似模似樣吹了兩下藥湯,碰到唇邊。
言淮對宣明珠素無猜疑,見狀便放下心來。又暗自忖度,欲與阿姐更進一步,與她家公子打好關系正是需要攻克的重要一環,梅小姑娘不好哄,至今叫他小哥哥叫得起勁,聽說這位二公子性子最和順,可作為兵薄之處突破。
便辭阿姐,往行宮東面的書閣去了。
宣明珠的目光從碗沿上方,瞄著那道背影。
見人影走下陛階,下一刻她眼梢都沒偏,反手便將那碗藥倒入了手邊的羅漢松。
動作叫一個輕車熟路,半滴不浪費,通通滋潤了盆栽。
“殿下,您又偷偷倒藥”澄兒驚呼。
“噓。”宣明珠用帕子拭去唇角的藥漬,松了口氣自語,“好珩兒,可真是阿娘的及時雨。”
說罷輕吸鼻翼,收斂笑色問澄兒,“你聞見沒有”
那藥倒下去,除了水浸泥土的土腥氣,還泛出一股子難以消散的苦腥氣。
她當年為了母后,也是實打實學過一陣醫理的,方才一近藥碗,邪氣沖鼻,她便直覺不大對頭。
她在書中曾見過有些治血癆的奇邪偏方,須以牲畜之血入藥,說甚么以形補形,其實無稽。
小淮兒病篤亂投醫她理解且感激,不好當面糟蹋他的心腸,可這種連方子都沒有,無來由的東西,她能不入口還是不入口了。
“可萬一有用呢”澄兒猶如錯過了一樁大機緣,愁苦地望松興嘆。
“萬一”宣明珠手撫腕上的菩提珠串,透過廣闊的殿門望向天外流云,“從前我信,現在不信了。”
另一廂,言淮在不覺春深閣三樓找到了梅珩。
這幢書樓中的藏書著實汗牛充棟,堆積的墨香靜沉沉涼津津御住窗外光陰,一不留神,仿佛錯覺自己會被埋在無涯的書海里。
梅珩無疑與此地十分契合,小小的身板一派書卷氣。見言淮,他葉揖一禮,請教道“后生對孫子兵略存疑,不敢紙上談兵,請世子爺不吝指教。”
言淮原本對小屁孩沒什么耐性的,但愛屋及烏之下自然熱絡,笑道“好說好說”,問他哪里不解。
梅珩文質彬彬地頷首“始計篇,作戰篇,謀攻篇,軍形篇,兵勢篇,虛實篇,軍爭篇,九變篇,行軍地形”
“等等”言淮深吸一口氣抬手,挑眉道,“小公子直接說你整本書都不懂唄。”
梅珩一本正經點頭,“請賜教。”
“那這可費功夫啊。”
“后生有耐心。”
言淮就笑了。
他注視這小子一眼,這會才琢磨過味兒,竟是被一個不到十歲的孩子耍弄了,冷下神情,負手便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