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古稱斟鄩、西亳、洛邑、雒陽,亦有洛京、京洛、神都、洛城之稱,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中下游,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
作為華夏的四大古都之一,道學發源于此、儒學興盛于此、佛學首傳于此、理學光大于此,自古就有“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譽。
然而進入近代,洛陽便不復昔日風采,雖然人文氣息依舊,但已不復曾經105位帝王定鼎九州的豪氣,逐漸成為華夏版圖中被“忽略”的名城。
當然,這是與它曾經的輝煌相比,如今的洛陽,依舊是中原地區可數的大城市。
不過一年前,當洛陽地方政府想要對南部崇縣及汝陽縣進行地產開發的時候,一道來自中央的禁令卻將當地官員砸得頭暈眼花。
開發計劃被叫停,同時洛陽轄下的崇縣、汝陽縣、伊川縣三縣的城建以及官員升遷也一并被凍結。
這件事發生得極為突然,之前沒有任何預兆。不僅在洛陽當地造成了極其強烈的震動,就連中原省也被撼動了。
下面的官員惴惴不安,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省府在沒有得到上面示意的情況下也不知道這道禁令的背后到底預示著什么。
會不會又是一場風暴?
有門路的趕緊通過各種神通獲知詳情,而沒有門路的則只能靜靜等待后續的消息。
詭異的是,這次居然打探不到任何情報。
正當他們緊張等待著的時候,省府接到了上級的通知,有貴客蒞臨。而還沒等兩個小時,所有官員的頂頭上司李睿源便攜諸位長老來到了洛陽。之后經歷了一個下午的閉門會議,落子于洛陽的這盤大棋終于開始布局……
首先是密集的人事調動,大量原址官員或升遷、或平調、或免職,與之配套的是大量來自全國各地的官員在高層的統一調配下來到洛陽。
這一手眼花繚亂的人事變動驚呆了所有人,頗有些快刀斬亂麻的架勢。還沒等他們反應過來,自己的頂頭上司就換人了。
之后走馬上任的官員便開始了各項改革工作,各個部門拆解、合并,洛陽市下的區劃被打亂重組,很快一個名為“學區”的特殊區劃便在洛陽市的下面建立。
藍圖已經繪制完成,各項建設工作火速展開。
直到隆隆的鏟車、推土機開赴工地的時候,人們才驚訝的發現,這些來自全國有名的大型建工集團早就做好了擼起袖子一頓猛干的準備。
而這“學區”也絕對不簡單,否則也絕不會引得高層的長老們如此興師動眾。
由上至下的指令一道道發出,一路綠燈的情況下,效率達到了令人驚訝的地步。
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不到半年時間,土地平整、水電接入、高樓如雨后春筍般從地底冒出。
這時大家晃過神來,一座名為“華夏學院”的大學已經如巨獸一般橫亙在了“學區”當中。
高大巍峨的校門,晃瞎了前來參加竣工儀式的地方官員的眼,他們實在無法將眼前這座龐大的學校與“學院”扯上關系。
學院,不都是那些二流、三流學校的稱呼嗎?
冠以“華夏”二字雖然霸氣,但明明已經是綜合性大學的規模了,干嘛還稱呼為學院?
特立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