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再過幾個月,他們就不覺得奇怪了。
因為仿佛約定好了似的,諸如“美利堅學院”、“斯拉夫學院”、“英格蘭學院”、“法蘭西學院”、“普魯士學院”等掛有“學院”二字的大型學校就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
全世界的觀察家們傻了眼,這是要搞學術競爭了?
這……貌似是好事啊!
整個人類文明若都將競爭放在學術上,那該是一件何等壯觀而令人感到愉快的事?
但有些人可不這么認為。
嗯,似乎自從半年前華夏主推“武學教育”,美利堅等西方國家主推“超能力教育”之后,以科學為核心的學術界就變得有些凌亂了。
在一些固執的科學家看來,科學已經漸漸偏離了原有的正確軌道,令人心痛地走向了唯心和神學的錯誤道路。
這些“學院”的出現,與其說是各國挑起了國與國之間的學術競賽,倒不如說是集體對嚴謹而客觀的科學的顛覆。
先哲們建立的科學體系正遭受著摧殘,令人心痛啊!
學院已經建立,接下來就是招生簡章的推出了。
各大學院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招收本國的公民,入學條件之苛刻,不僅要求文化課達到合格標準,還要經過一項所謂的能力素養測試。
沒有辦法,學校屬于草創,合格的師資力量非常有限,還達不到有教無類的程度。
這是一種甄別是否具有培養價值的測試,類似于當下的心理測驗,不過測驗者在答案題后還需要對著一塊立于學院中央的石碑宣誓,據說這是規矩。
反正很多人是不信的,但既然這么規定了,照做就是了。忽然不知這最后的“宣誓”才是重頭戲。
再一點,學院與學院之間雖然也有留學生和訪問學者的設置,不過數量很少。至于那些沒有獲得入學資格的亞非拉兄弟們,除了向當事國表示抗議之外,也沒有真的太在意這些“學院”。
不過是校園環境漂亮一些的野雞大學罷了,哪有哈佛、牛津這類老牌學校牛氣?
后者還有大量面向他們的獎學金呢。
就連亞非拉兄弟們都瞧不上眼,那么更別說各國還處在觀望階段的民眾了。
總之,試驗性的招生結果下來,這些學院招生情況都不太理想,就拿華夏學院為例,本可以容納六七萬學生的學校,最終只向社會招收了不到三千名學生,絕大多數驕子們似乎還沒有認同這所才剛剛建立的學校。
當然校方的嚴格篩選也是導致試驗性招生結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這時網上的教育家們再也忍不住了,他們跳出來指責建立這些無用的學院是勞民傷財的行為,就連消聲滅跡的唐斗士這時候也滿血復活了,指摘這是教育的悲劇,是對科學的無情踐踏!
社會中,準備看這些學院笑話的大有人在。
而這些學院卻不為所動,依舊我行我素,一個月后,由這些學院組成的所謂“天舟學院聯盟”成立,大有自嗨到底的架勢。
這樣,又過去了半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