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劍修將北滄摘劍當做一項使命,一項榮譽,誓要將劍墳之劍一摘而空。
結果卻是,劍墳不但沒空,其上的劍器反而是越來越多。
久而久之,徐家劍墳之名甚至是將其本來的北滄城之名給蓋了過去。
世人多知前者,而非后者。
稱北滄城,往往也是以劍墳概之。
徐家也被無數劍修視作眼中釘。
至于徐素。
此人身為徐家當代家主,修武前一千年不驕不躁,不急不緩,于北滄城頭一直耐著性子,冷眼旁觀上門挑戰之劍修出手。
只看只聽,唯獨不出手。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云變化龍。
千年之后,徐素第一次出手,便是越級而戰,完勝之。
此前千年,他一招未出,此后千年,則是百戰不殆,愈戰愈勇。
一千年的時間,戰了一千余場,未嘗一敗之后,再次止手,閉關不出。
又是一千年之后,徐素再出現的時候,已然是頂上了徐家家主,劍墳之主的位置。
并在上一任家主身隕后千年的時間里,青云直上,直登九境,再踏出半步,晉升武帝,在實力上相比前任家主甚至猶有過之。
體修至此,氣魄之大誰人不服?
.......
大船臨近北滄城,李求敗站于船首,負手而立,憑欄望江,與那巨大的城門遙遙相望。
說起來,他與劍墳也是有一段淵源間隙在其中。
徐家,其實就是慶王的靠山。
當年夏玄機隕落在即,三脈奪位之時,慶王一脈不論是實力,還是勢頭都是最大的。
前有慶王天賦卓絕,后有徐素晉升武帝,將來一門雙武帝絕非妄想,所有人都最為看好慶王接位。
即使后來夏玄機欽定夏曌接位,眾人都仍堅持這個看法——畢竟一個勢單力薄的夏曌,拿什么與慶王一脈斗。
只要夏玄機一隕落,這位置該是誰的就還是誰的。
然后,李求敗出現了。
單身入長安,與慶王在皇城之外相見,長劍未出,劍意所及,就已經是讓慶王一敗涂地。
隨后,再于長安城天穹之上,與欲要為慶王找回場子的徐素橫空一戰。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唯有一劍,可坐井觀天。
這一戰,劍氣猶如大河之水天上來,久久不散。
面對劍修未嘗一敗的劍墳武帝,終于在長安劍仙手下吃了人生第一敗,至此自封北滄城,一直未出世。
而劍墳,也因為此戰,冷了許多。
——你北滄徐家的體修的確強,天下劍修少有把握能勝你不假。
但是那又如何?
劍墳的武帝,在我輩劍修頂峰的劍仙面前,不照樣不是對手?
各大流派拎出最拔尖的修士,誰敢眼言一定打得過李求敗?打得過謝青云?打得過楚牧神?
這三尊劍仙只要那樣傲立于世間,劍修的底氣,就一直都在。
是哉!
這么說來,其實李求敗隱隱也算是劍墳的眼中釘,肉中刺了。
只是,劍墳可能有人一直把李求敗掛在心里,李求敗卻是從來沒把劍墳當回事,對于當年那一勝更是不以為意。
即使他的對手,是當時風頭無雙的新武帝。
李求敗,素來只關心他的劍道......
以及她。
如今的劍仙憑欄遠望,想到的并無半點是當年的風波,只是想著那三座空城。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出生于凡人商賈世家,二十歲之后才開始修行的李求敗,從未失去自己的人性,從未失去對人族的憐憫之心。
或許這也是劍修的與眾不同之處。
其它修士,越到頂點,可能感情也就越淡薄,越接近所謂的“仙”,“滅絕人性”的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