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劍修不會,他們即隨本心,赤子之心遠不黯淡。
雖劍修之頂峰名為劍仙,但實際上劍修更偏向的是“俠”,而非仙。
.....
劍仙立船頭。
陸青山帶著兩個弟子站在其的身后,看著這一道不出劍,便有劍意萬萬千的卓然身姿。
片刻之后,李求敗終于出聲了。
“徐素,李求敗來訪劍墳,還不出城來見!”
這一句以雄渾元力灌注,瞬間就是響徹北滄全城。
“這是何等狂徒,竟然敢直言挑釁我們家主,簡直膽大包天!”
萬年時間實在是太長,而歲月又往往是能消磨一切。
就是泰山壓頂,墜入海中,那所濺起的浪花往往也只是一時的,隨著百年千年的時間,就半點漣漪都不剩了。
所以,在走過長安年,進入天元之后,再加上長安劍仙成名實在太早,成名之后又銷聲匿跡太久,在如今,即使是老一輩修士,對于李求敗這個名字都只是停留在一個名頭上的概念,更別說那些新一代修士了。
因此,當即北滄城之中,許多人都沒反應過來,當下這般想道。
在一息之后,這些人才開始意識到不對勁,“李求敗,那好像是......劍仙?”
是曾經大敗徐家家主徐素的李求敗,是讓他們劍墳于風頭浪尖一躍而下的長安劍仙。
城內經過短暫的死寂之后,一下子炸開,爆發出比浪潮還要喧鬧的聲音。
“真的是長安劍仙嗎?”
“他怎么來我劍墳,所為何故?”
主道、酒樓、室內,無處在此時不是變得人身鼎沸起來。
所有人都是念頭紛飛,紛紛出行,一股腦涌向北滄城高大的城頭之上,或涌出城外,試圖一看究竟。
誰都能看出李求敗來者不善。
而不論是長安劍仙,還是武帝徐素,都是不世出的人物,如今兩者極有可能對上,針鋒對麥芒,誰不眼饞?
不多時,那高大的北滄城頭,就已經是聚集了宛如洪流的人潮。
這時。
“徐素閉門不出萬年,自封劍墳,恕不相迎,還請李劍仙行往他處。”一道雄渾的聲音,同樣是元力激蕩,從北滄城的內部發出,一路穿行,傳到城外,傳到瀾滄江之上。
是劍墳武帝,徐素。
“徐素你若不敢見李某,李某就只好是破城而入了。”李求敗在這時身形一躍而起,由船首直躍天穹。
所有人都是不禁抬首,仰望那道身影。
就如長安年間千千萬萬的修士一般,在長安劍仙面前,除了仰望,別無他路。
北滄城,是座大城,城中絕非僅有徐家一家之人。
“劍仙登門,徐武帝閉門不見,未免太過佯狂。”城中,有人喃喃道,
秉持著這種想法的人絕非一個兩個。
“北滄城,可不是誰都能破的!”那道雄渾的聲音再響起。
“李前輩可是劍仙!”終于,城中有一位劍修受不了此話,忍不住高聲喊道。
劍仙還破不了北滄城?
你可別忘了,當年你是怎么敗在長安劍仙劍下的。
一時間應喝聲此起彼伏。
劍仙,一直都是劍修的最高追求,是劍修的信念,不容輕辱。
“當真是劍仙的話,徐某自然出城相迎,只是.......此一時彼一時,李求敗,你連牛耳都折了,手中無劍,又怎么稱得上劍修,更何談劍仙?”徐素仿佛是聽到了這些雜亂的喧鬧聲,做出了回應。
內城中,一個身形魁梧,盤腿而坐的中年男人,睜開了雙眸,目光看向城門方向。
即使那一路上無數建筑障礙,但他的目光卻仿佛是穿越一切,與北滄城之外的李求敗遙遙相見。
李求敗,被世人譽為劍道執牛耳者,一是夸他在劍道上的造詣登頂為峰,旁人難及。
二則是因為李求敗修的是單劍流,他的唯一本命劍,劍名牛耳。
珠稱夜光,劍號牛耳。
這句話在長安年間如雷貫耳。
在李求敗的牛耳之下,多少風流人物折戟。
“牛耳折?”那如洪流一般的人群,聽到徐素這句話,耳邊都仿佛炸開了一道雷霆,轟得他們頭暈目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