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子您瞧,太后聽說您要佛經,特意讓人找了本珍品來,據說是漠北蒙古羅桑丹貝堅贊法王座下神童、賽音諾顏汗部親王圖蒙肯長孫、烏喇特大薩克旗旗主長子巴拜特穆爾五歲時所書,據說這位神童出生時佛光普照,一歲能誦佛經,三歲便能寫經,五歲便已通曉滿蒙藏漢四種文字,這本佛經正是神童在五歲那年的浴佛節抄下,后由法王加持開光,再八百里加急上貢到宮里的,總共就得了三本。”
這位不知道哪天降的神童名號過長,把名字只有短短兩個字的元衿聽得一愣一愣,最后只抓到了三個字
特穆爾
她記得金庸寫的趙敏蒙古名就叫敏敏特穆爾。
這個特穆爾的名字前還有兩個字叫什么來著
元衿想讓趙進壽再說一遍,可一想到那連篇累牘的前綴,又覺得頭疼。
算了算了,以后這位神童就代號“敏敏”,省力。
在元衿翻動佛經的間隙里,趙進壽口若懸河,手舞足蹈,足足用一炷香的時間給元衿科普了神童敏敏的光榮事跡。
但她一句也沒聽進,只顧著默誦佛經的開篇第一節。
元衿從來不是學廢,雖然離鄢洵那種事事第一的學神有距離,但稍稍努力后也能考進名校,且拿全優畢業。
她很快背下了第一節佛經。
背完抬頭,目光落在了趙進壽身上。
趙進壽原還沉浸在神童事跡科普中,突然被五公主瞟了一眼,渾身一凌,倏然住口。
也不知怎么,這回五公主大病一場后,待人接物、看人做事似乎有了那么點不一樣。
若要細究,趙進壽又說不出具體來,畢竟公主還是嬌柔體弱的身軀、可憐可愛的模樣。
可偶爾公主說一句話,或是看他一眼,趙進壽就會心生畏懼,不由自主地遵從她的吩咐。
只聽元衿問“趙公公可識字”
趙進壽搖頭,宮里只有少數幾位伺候在御前的太監才認字,像他這樣伺候后妃公主的低階太監,既無人教也不許學。
元衿又看向屋內其他人“你們呢”
連帶權嬤嬤在內,所有下人都紛紛搖頭。
然后,他們便聽元衿重重嘆了口氣,滿臉懊喪地趴在了炕桌上。
“小主子,您怎么了”趙進壽關切地問。
要知五公主過去脾氣好得和棉花似得,從來沒紅過臉沒生過氣,連大哭大鬧都未曾有過。
這突然哀怨喪氣起來,可真叫他們這些做奴才的心慌。
權嬤嬤上前捋著元衿的背脊,隔著厚重的外襖,她依舊能摸到公主瘦弱的脊梁骨。
“小主子,有什么不高興的和嬤嬤說嬤嬤給你做主。”
元衿抬眼,滿含期冀。
“嬤嬤,我剛記住了佛經的第一節,我背給你聽好不好你幫我聽聽我有沒有背漏”
權嬤嬤愣住,她哪里懂什么佛經。
可瞧著公主殷殷期待的眼睛,她只能說“好,好,您背,奴才聽著。”
元衿立即坐正,稚嫩的嗓音回蕩在暖閣里,很快便背完了第一節。
“嬤嬤,對不對”
“額”權嬤嬤哪里能知道,卻答,“都對,小主子真聰明。”
獲了肯定的元衿高高興興又翻開佛經,然后滿臉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