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只下了一天。
元衿再睜眼醒來,她小院落的地面和宮道都已打掃的干干凈凈,還仔細撒上了防滑的鹽粒。
管事太監趙進壽終于在新年第一回做人。
元衿穿上權嬤嬤遞來的老氣暗紅繡福字外襖時卻在想,這趙進壽到底是怕四阿哥真的去寧壽宮和乾清宮傳話呢,還是怕四阿哥過幾日元宵拎著兔子燈再來訓他一回
可無論是哪種,元衿都很滿意。
她從小在元家錦衣玉食,沒被傭人怠慢過一天,穿來這幾日,以趙進壽為首的這些奴才在細節上的各種疏忽大意,讓前元家五小姐的生活質量直線下降。
哦,不,元衿還是有一點不滿意。
趙進壽的盡心是因為四阿哥,不是因為她。
元衿喜歡得到快樂,但不喜歡別人賞賜的快樂。
她可得快快把身子養好,才有力氣在紫禁城好好爭一爭。
這般想著,權嬤嬤端來藥時,元衿依然喝得干脆利落,雖這湯藥滑過喉嚨時如酷刑,她卻在其中品出絲絲先苦后甜的感覺。
權嬤嬤照舊取了帕子,輕手輕腳地替元衿擦拭嘴角,同時不忘囑咐元衿。
“小主子,今日要是覺得好些了,奴才晌午后抱您去前殿給太后娘娘請安。”
宮里自有規矩,誰的宮殿誰負責,住在誰的屋檐下,便得聽誰的話。
元衿雖是公主,是德妃肚子里爬出來的,但她養在寧壽宮,寧壽宮主人太后的喜怒哀樂便是她生活環境的生命線。
但元衿也記得,太后并不喜歡自己隨意去前殿打擾。
尤其是晌午過后。
許是沒了丈夫,宮里的老寡婦太后太妃統統都篤信佛教,太后更是其中翹楚,每日睡過午覺后,都要在小佛堂獨自敲會兒木魚、念會兒佛經。
權嬤嬤是覺得,晌午后公主和太后睡過午覺,彼此都有力氣有精神,故而是請安說話最合適的時間。
但其實,太后那會兒滿心滿意都只有自己的迷信事業,一點也不想別人打擾。
如果打擾她的,是一個她心里覺得有負擔的“拖油瓶”,那就更加不喜了。
可元衿也不想直接點出,權嬤嬤上了年紀,和她擺事實講道理是浪費口水。
她只需仗著自己還小,晌午后軟軟癱在暖炕上喊不舒服即可。
元衿摔跤的傷才剛好,原來的弱癥又未完全清除,小小身子伏在黃花梨炕桌上縮成一團時格外可憐。
權嬤嬤即刻就指揮宮女要抱元衿去暖閣的床上歇息,但元衿卻不肯。
她軟軟地喊“嬤嬤,你去找本佛經來。”
權嬤嬤不懂,宮女們也不明白。
五公主身子弱,上書房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到如今大字也不會寫幾個,怎么突然就想要看佛經了
她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哄她。
“小主子,那佛經上都是針尖似的小字,您摔了頭腦袋還疼,看不得。”
“是啊,公主,那些佛經生澀難懂,就是太后也是讓宮人們念給她聽的。”
元衿淡笑著聽她們勸阻了小半盞茶的時間,最后施號發令,指著趙進壽吩咐“趙公公,你且去前殿,替我與太后娘娘討一本,不拘是什么佛經,有就好。”
元衿到底還是主子,雖然年紀小,雖然下人們都覺得這事不妥,可她真的吩咐了,也只能照辦。
不一會兒,趙進壽捧著一只檀木雕花方盒回來,喜笑盈盈地在元衿跟前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