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別人家做客,朱老爺只能與女兒,共睡一間房。
睡的床也非常簡陋,在地面墊一層稻草,在稻草上鋪上一張竹席,再加一床棉被。
不過竹席和棉被是新,還聞到棉花的味道,看來布桑家已盡所能的招待主子。
朱素素從小到大,都是與奶娘同吃同住,能與父親的時間機會少之又少。
第一次與父親共睡一房,第一次感受到父愛,朱素素既開心又生恐。
看到女兒奇怪的表情,朱老爺奇惑的問:“素素怎么了”
朱素素難掩傷感的說,“我想奶娘了素素不在奶娘身邊,不知道奶娘這個時候睡著了沒有”
朱老爺聽得出女兒話里的意思,感愧意的向女兒道歉。“是爹不好這些年,爹冷落我的素素了”
睡慣大木床的朱老爺,翻來覆去難入睡。
朱素素也睡不著,便與父親聊起悄悄話來。
朱素素問父親,“寧可在農仆家夜宿,也要參加明日的春耕祭杜,春耕祭杜很重要嗎”
“百姓要吃飯,不能餓肚子。能否有吃飽飯,就要看天的臉色,所以春耕祭杜對百姓很重要。百姓勞勞碌碌無它所求,只求有個風調雨順,求個豐收年。”
能否吃飽飯,跟天有何關系為何要看天的臉色
朱素素不太明白,父親這句話的意思。
朱老爺爺呵呵笑聲,很認真的給女兒朱素素講,人與自然,天與地間的關系。
朱素素年紀還小那能聽得懂,這些深奧的哲學道理,似懂非懂的聽著,不知不覺的睡著了。
朱老爺講著講著,也有了睡意。
喔喔喔
天未亮,家家戶戶的公雞喔喔的叫。
朱素素與父親早早起了床,布桑一家起得更早,已把用來祭拜的豬殺好了。
祭杜設在田頭,選擇一塊石頭為祭臺,以露天形式祭祀。
女人把備好的祭品用籮筐裝好,挑到田頭的祭社地。
男人合力把燒好的肥豬,抬到到田頭的祭社地。
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上香,向神靈大司命請示祈禱。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
這次,村民一致推舉朱老爺。
朱老爺雖說不算老,但卻是位德高望重的人。
西落的紅日,在東邊的山頭,冉冉起升
辰時一到,春耕祭杜正式開始。
女人穿上干凈漂亮的衣裳,男人把額頭綁上紅布,有喜慶就把小孩打扮得多喜慶。
強壯的男人興高采烈的抬著祭品,吆唱邁向的田頭。
鼓樂齊鳴,鑼鼓喧天,人頭涌涌,煙火鳥鳥,那個熱鬧場景程度不遜于廟會。
朱老爺代表布邑的百姓,虔誠的先向神靈大司命上香祈禱。祈求免禍降福,佑布邑風調雨順,百布邑的百姓豐衣足食
布邑地方名,縣城的意思。
完祈禱儀式完畢,男人們與女兒們圍著,一頭綁好的牛和一副鐵犁,歡歌跳舞
歌舞完畢,大家開席分吃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