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單,也很自然的,《那些年》的口碑爆了。
尤其是在用2D的大銀幕打造出偽3D效果的情況,再加上道聽途說的實景地震的震撼,足以讓任何人為之瘋狂。
前世的這一年,國產票房是屬于《阿凡達》的。
在這樣一個平均票房只有三億、四億左右的時候,卻突然間誕生出一部票房十四億的神作!
而且還是那種開創了國內3D電影先河的作品,可想而知,這樣的一部作品,在當時捧得多高!
更別提國內院線更多,受眾更廣,觀眾們的觀影習慣也更多的華夏了。
甚至王輝估算了一下,得到了一個讓人頭皮發麻的事實。
前世10年的時候,國內的院線熒幕,還沒有突破萬塊,就已經拿下了十四億的票房,那么當今生華夏根據最新消息,已經擁有了六萬塊熒幕的情況,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相當于前世這一年十倍的熒幕數量!
換句話說,最少也有著前世十倍的票房!
然而實際數據,只會比這多,而不會比這少!
王輝雖然的確抱著給《阿凡達》添堵的想法,將《瘋狂的賽車》挪檔到了國慶檔。
可問題是,如今國慶檔還沒有具體的確立,到時候能否真的對《阿凡達》的票房造成影響也說不準,所以王輝對于未來幾年內的國產票房,真的已經做出了十分悲觀的預測。
不是王輝太過悲觀,而是因為對手太過強大。
開創電影觀影模式先河的作品,也是完全影響世界范圍內的神級作品,王輝能怎么辦?
畢竟,就算是王輝能夠將《戰狼2》復制出來,恐怕也絕對會被吊打。
這不是在開玩笑。
《戰狼2》嚴格意義上來說,在模式運用上,并不如同《阿凡達》那樣開創了先河,雖然在國內的票房的確要相當于四個《阿凡達》,但如果兩部作品真的處在同一時期上映,那么被吊打也是必然的。
畢竟,《戰狼2》的成功,一方面是因為國人強烈需要一部能夠對于國家榮譽認同感的片子,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同行襯托。
在整個《戰狼2》上映的年份里,沒有任何一部作品能夠與之抗衡!
哪怕作為國內三大導演的馮六爺的《芳華》,為避其鋒芒的都跑去了國慶檔。
但王輝在這里為接下來很有可能長達幾年的恥辱而感到憂心的時候,那邊所有人都被《那些年》的票房震驚了。
首周三日十億!七天二十億,十四天三十億,截止到上線二十天,票房已經突破了三十五億!
而同檔期的作品?
抱歉,已經沒有任何作品能夠阻擋《那些年》的瘋狂了。
有人對于《那些年》的電影票房數據感到了質疑。
畢竟在一眾國內所謂的大片,才僅僅只有四五個億出頭的時候,突然間誕生了一部三十五億票房的作品,實在很難讓人相信其真實度。
然而隨后曝光的票房組成,一下子卻又讓所有質疑的人啞口無言。
首先,與超高票房相媲美的,就是電影極佳的口碑。
雖然經過大量人的評分,《那些年》的評分不可避免的下降到了八分,但那是在評論人數高達百萬人的基礎之下。
換句話說,口碑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