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印心頭的,是這句話越小的結越難解。
“越小的結越難解是不是這樣”既然難解,又何苦去解此情兩極,一為情怯,一為情切,合兩極之勢,結亦非結。
難道,潺絲劍之本意,便是融此二情于一體莫非這相互纏繞,本就沒有克服的必要無法克服,所以任它滋長,直到物極必反,直到死結自己消亡
靈光一閃,潺絲與纏思,非對立,而應該相通
剎那潺絲劍光輝璀璨,可連天涯,可伸地勢,奪目絢爛,裹挾著細膩和剛韌一起,并駕齊驅、風馳電騁,盡管那一瞬劍絲依舊互纏,卻直攻鄭覓云力道非凡,鄭覓云察覺變化端倪,始料不及,連退數步驚愕反抗潺絲劍,難道還別有洞天
劍,在楊宋賢的手里被重新定義,山月初灑清輝,而一縷縷柔長纏ian的輕絲,薄如蟬翼,幽似江上清風,靜比孤燈殘月,風雅若畫中青黛,能將任何腐朽化為神奇,能夠悠悠然引浩浩愁,能侵魂蝕骨于無形之間這不是詭異,這是挑戰極限的力量,當他超越了從前的領悟,盡管此刻身處劣勢,對方有兩倍三倍于自己的力量,而他劍中的幽柔,視萬鈞如四兩
明顯的是,這一劍刺向鄭覓云時,空中明顯是有兩道密集的光線,一明一暗,暗淡的阻擋著明亮的攻勢,但卻擋不住整體的壓迫大勢所趨,鄭覓云必敗無疑
鄭覓云瞥見潺絲劍主次兩道白光忽明忽滅,愈纏愈緊,卻深知變數尚在、仍有顛覆之機,雖說宋賢劍術精絕初辟蹊徑,恐怕一時也無法維持狀態,任何新生事物,宿命都未必長久,只要,在初現人世之時,被人堵死封殺就可以鄭覓云心生一計此刻,一定要趁楊宋賢劍法尚未穩定,把他引回自纏方向去
然則,如魚得水的楊宋賢,潺絲劍好似已然可以暢游于鄭覓云意劍之中,這塊未經雕琢的璞玉,曾令蕓蕓眾生自慚形穢自感淤泥,現今這璞玉,沾染了世俗,摻雜了些紅塵,卻更加光彩照人,閃亮晶瑩鄭覓云心魂游離之際,正是宋賢乘勝追擊之刻,那鋒利,那陰柔,那溫和,就仿佛來浪跡多年的劍魂歸附劍身
鄭覓云,又豈甘示弱玉面小白龍,你的潺絲劍,其實是在貪圖一場冒險吧,潺與纏,只一線,你想兩者兼得,不會那么容易
劍嘯歌蕩,回腸。
六指夾著陰冷的風穿插在萬千潺絲之內,猶如一把覬覦著血脈的刀子,只需輕輕一割,便血流成河
宋賢早便料到這第六指的意圖,不輕不重掌握著進劍的力道,只要他將這第六指完全截擋在劍網之外,就可以找到出口克敵制勝,他的潺絲劍,拿捏得精準,計算得確鑿,眼看著這滿臉憤怒的鄭覓云已經將近折戟,無計可施
宋賢卻未曾想到,當自己開辟了潺絲劍又一番天地,被激發的敵人鄭覓云,似乎也參透了屬于意劍的另一層境界高手劍法,天下大同,均是層層推進,步步深邃
敵我雙方,迫使彼此對劍的領悟不斷開拓、負勢競上鄭覓云,絕對不應該再是多年前那個,被宋賢隨隨便便就打敗的敵人,他,絕不是楊宋賢的征途上,陪他練劍的下人慕容荊棘恐懼地盯著鄭覓云扭曲的臉也許,宋賢的劍,越糾結時越強,而鄭覓云,越惱恨時越不弱劍意,和劍主人的性格當然非吻合不可
六指意劍行,并非局限于“五指控劍、第六指殺人”,而是隨心所欲,“但凡有指,均可化為劍”當即,鄭覓云的第六指雖仍為潺絲劍所阻,第五指卻出其不意,輕巧闖入潺絲之間,傾頹宋賢攻勢被撥亂,有所阻滯,潺不敵纏
宋賢始敗。
立刻潺絲劍猶如從天堂淪落地獄,周圍輾轉曲折,給以潺絲劍千錘百煉的懲戒。鄭覓云,他指通心意,在宋賢劍絲之處穿針引線,引領著一道又一道劍絲糾纏成死結
當敵人屢戰屢敗卻摸清楚了自己的弱點,所以存心地撥亂潺絲劍并一擊成功,宋賢知道,敵人境界的開辟,就是自己失敗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