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想而知,如果今晨林阡死在了岳離的劍下,即便現在勉強還剩三分之一地盤,這地盤也會因內部紊亂而被完顏永璉秋風掃落葉,一切源于楊鞍在臘月廿九種下的因,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像國安用一樣當場經歷了和楊鞍的同生共死。
這也是林阡知己知彼未知變,一直覺得東部宋軍由于梁宿星的血洗而和衷共濟、就算早期有叛徒也不會誘導出多少新的確實沒有大量叛徒能誘導,但會有觀點的分歧可激化這股巨大的反對楊鞍回歸的力量,以前沒有,卻恰恰因為此戰慘敗被金軍誘生出極大的一群來;就在此刻才出現,一旦出現就滾雪。
楊鞍對林阡轉圜和回歸,是完顏永璉的故意縱容一則他覺得沒必要再驅狼吞虎了,二則,他就等在這里
這,大概也是利用了矛盾勾銷的時間差
是的,楊鞍的回歸,自然利于離國安用較近的那些兵將讓他們萬眾一心,然而,這部分離國安用較遠、身處龍泉峰的原東部宋軍,當然不了解為何主帥與楊鞍和解,還來不及問清楚原因,戰斗便一撥接一撥地來了
楊鞍才回歸一天后的這場決戰,這么巧宋軍就遭逢全盤大敗,他們不相信大敗的原因是金方后輩多強,心里因為對楊鞍還疑惑故而存在空穴;這時候,有一種風言是“因為楊鞍回歸,所以宋軍大敗”,那么在金軍和叛徒有心的誘導下,自然有人覺得林阡和國安用糊涂、接受楊鞍回歸是大錯特錯。他們認定是楊鞍造成了這場敗仗,所以失望,不滿,甚至不忿,繼而在意的變反對,反對的更反感
同理,那些正好就是決戰之夜變節的叛徒,有些不也正是因為對楊鞍回歸持保留意見、而在這一天內動搖了以至于錯誤降金的這也是為什么叛徒的數量恰好在決戰之夜突破平衡的緣故就算林阡也曾想到箭桿峪之敗可能為細作和內奸共同協作,但林阡心中有數,龍泉峰相對箭桿峪而言實力雄厚,即便有叛徒,要影響局面的話勢必需要達到個平衡、正好足以突破那個節點很可惜,這個節點,林阡沒算到,完顏永璉又算準了,哪怕相對大眾而言這些叛徒只是少量,卻恰到好處
這些在最后一夜才不堅定的叛徒,其實重蹈了楊鞍的覆轍,那就是用別人的錯懲罰自己;這些引物,卻在決戰后的現在繼續誘導大眾這次不是誘導叛變,而是誘導著他們走上反對楊鞍的路。
那么大眾呢,在這幾日之內,會否輕信謠言
會。融合的速度永遠都不如分裂。讓楊鞍在戰爭中救贖,是林阡希冀的,龍泉峰的這些原東部宋軍覺得楊鞍回來是林阡糊涂,是林阡漏算的龍泉峰的大眾們覺得這場仗之所以敗是楊鞍回來的錯,他們卻不明白,這恰恰該歸咎于那些誤導他們的叛徒宵小如是,大眾更加不支持楊鞍回來,甚至有愈演愈烈之跡象。也極有可能宵小會越來越多,因為他們就是發展的潛力,動搖堅定都是一線之間宵小與大眾,都是同類人,互為因和果
這個時間,林阡有幸未死,到底他有無能力在完顏永璉的秋風尚未吹到時,將這些落葉砌成堆吹不散
答案是沒有。
“因為楊鞍回歸,所以宋軍大敗。”這句話簡簡單單,也拆了林阡的威信。這句話的解讀就是,這場決戰林阡昏招迭出、虧得紅襖寨靠自己支撐住了
于是作用一,就已經悄然拆除了林阡的精神象征,無論他死不死都一樣;原本林阡被拆除了沒關系,紅襖寨可以順著林阡的意修復兄弟情誼,然而,即將修復的兄弟情、也行百里路半九十,戰力高強到擊不倒的紅襖寨,難敵內在精神力的散架眼看著楊鞍已經要回來了,卻因為此戰大敗而莫名又獲罪;決戰,敗得越慘,越來不及去辨明是非,謠言就越容易擴散;楊鞍回不回歸,又恰恰和紅襖寨兄弟情誼這樣的終極信念綁在一起。
戰斗時那么斗志昂揚,何以戰后卻容易信念不堅還因為主體不一樣了,戰斗者都正處疲憊,戰斗的獲益者們卻以逸待勞;戰斗者也許還沒回到安寧的地點,戰斗的獲益者們卻對著功臣甚至烈士都能妄加揣測
龍泉峰大眾們的反對,哪怕并不基于理智,而只是純粹覺得楊鞍不祥。這不祥的罪名,就夠楊鞍回不來,就夠紅襖寨空中解體。縱然林阡和國安用,也會因為“用錯楊鞍”而無法再支持他。
“安用,我高估了你的遠程控制力啊。”林阡說笑。
“他們可以因為觀點轉變而傾斜回來。若他們知道,鞍哥為這一戰付出了幾多辛勞”國安用噙淚說時,楊鞍拔出胸口血箭的行為還歷歷在目,還有,兩個人合力張弓射梁宿星的默契與戰爭里一幕幕的鐵血豪情“假以時日,我一定會幫鞍哥對下屬們澄清一切,事必躬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