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時間,他真不該那樣墮落如果不是孫寄嘯義憤填膺地闖到寢宮來問罪、來平反,他都不知道,原來母后她為了自己的聲名竟顛倒黑白把臟水全潑到了瀚抒的身上
“不,不是瀚抒不是瀚抒是我對不起瀚抒”
包括孫寄嘯在內的所有人都沒想到李純祐會承認得那么輕易,孫寄嘯還以為李純祐是迫于自己的壓力和洪瀚抒還活著的威力,或是以為李純祐終于良心發現了
在一旁看見李純祐癱倒在地怎么也扶不起的羅太后,轉身就對李安全私語,不如就此向洪瀚抒示好算了,事到如今,也只能選擇讓純祐他失盡民心。
令李純祐喪失民心,仍將洪瀚抒作為守護神來安定民心。
“稍安勿躁,再等一段時日,等民眾反對的聲音到了極致,再輕易廢黜李純祐而登基。不會太久。”她對李安全說,屆時,李安全登基的理由,將是“國不可一日無君”。
之所以還要等一段時日,是觀望
民眾對洪瀚抒本就是支持到底的,如今被冤枉過又再平反,洪瀚抒的民心是空前高漲。她必須觀望,洪瀚抒會不會成為李安全的對手。
“你這般聰明,真不愧是漢人的女子。”又一夜,李安全笑而將羅太后壓在身下茍且。
“只愿助你獨履至尊”歡樂的同時腦海里忽然劃過兒子的影子,卻緊閉上眼狠心不再去想。
“其實我想對大哥說,李純祐已經知錯了,一直托我向大哥求原諒然而,大哥他聽不見了”離開西夏的路上,孫寄嘯向吟兒提起問罪的來龍去脈,也指出過李純祐認罪的態度良好。
本來這些請求原諒的話該說給瀚抒聽的,但現在的瀚抒怎可能還聽得懂。
“原諒怎么可能原諒”吟兒氣不打一處來,“李純祐把瀚抒害成了什么模樣”
可惜孫寄嘯不是心思細膩如金陵,若是有她在問罪的現場,恐怕就能看出李純祐不是始作俑者,然而孫寄嘯把事情轉述給吟兒之后,只會和她同仇敵愾地繼續罵李純祐,如此無腦。
缺乏線索,吟兒不能立刻想通的幾點
李純祐曾一口咬定新藥無毒,這一點令瀚抒和她等人都覺得李純祐是幕后指使,事實上應該只是無心之語,李純祐一口咬定只是因為絕對相信萬御醫醫術;
萬御醫不可能敢害皇帝的貴賓,但指使者除了皇帝之外,還有可能是太后;
萬御醫的承認所有罪行,不是包庇李純祐,而恰恰是嫁禍李純祐;
還有一處是羅太后沒有做到完美的破綻
事發現場,羅太后曾不顧人質李純祐還在洪瀚抒手上就喊“放箭”。
那么明顯的破綻,正常的瀚抒肯定懂,可惜那時候他瘋著。
而現在他完全瘋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