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軍比宋軍對收服蘇軍有時間優勢楚風流不知道,林阡的想法是,見影晚,立竿可以早。見效慢,行動可以快。
于是,在耿直死后、蘇軍盟軍矛盾激化的日日夜夜,林阡和郭子建在盟軍軍營四處奔走,似乎在做著一件與當時戰事毫不相干的事,卻是在今日才看出后勁多足。
林阡的耐心終于沒有辜負了他,成效雖然慢可是成就卓然林阡最大程度地化解了白碌盟軍對蘇軍的仇怨,為蘇軍的歸順砍去了自己麾下可能會引發的枝節,從而為今日郭子建袁若生死全拋地營救蘇軍、蘇軍義無反顧地投奔盟軍鋪了一條平坦大路;那些想要逃避、歸隱山林的蘇軍,在看到了盟軍的真誠和堅決之后,再鐵石心腸,也會因為盟軍的主動而動容、通融甚至折服
行動,回報了決心,林阡此刻終于可以笑問楚風流將欲取之,必先予之,何來棘手
看似被楚風流牽著鼻子走,只能在那段時間做那些看似沒意義的事,其實,凡夫求果,圣賢修因,所以林阡會有最后的順理成章和水到渠成,所以只有林阡才能毫不突兀地承接了這些意料之外的收獲。由于盟軍先行釋懷、主動伸手,蘇軍將近半數的中立派都自行演變為抗金派。
即使沒楚風流幫忙縮短時間,這些也會比她以為得快,和她沒有多少“時間差”。換句話說,這些拜楚風流所賜此刻更加呈現出燎原之勢,而事實上即使沒有楚風流推動,原本也大勢所趨、必然會慢慢地滾雪壯大。
大勢楚風流要逼迫林阡順勢而行,林阡卻把勢都慢慢順成了自己的。
雖然慢,可是穩。
是以,楚風流幫他縮短收服抗金派和中立派的時間,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因為,楚風流和蘇慕梓的關系建立得快,但是不穩,他們的撕破臉是偶然也是必然,楚風流從蘇慕梓得到過太多的甜頭,必然也會因為蘇慕梓吃到苦頭。
如果說林阡對隴右之戰能翻盤還并非十拿九穩,對蘇軍最終的命途卻早就成竹在胸。
曾經林阡是定西諸多勢力中最感艱難的一個,因為地盤好打,人心最難攻占。
試想林阡要鎮壓區區一個蘇慕梓還不容易關鍵是林阡要的是人心,是絕對互信,要得難,當然打得難。
最后,關于蘇軍的歸屬自然是林阡贏,畢竟他在那片名叫人心的疆土犯難過那么久,付出過那么多
楚風流雖然也犯難過,可付出得少了,得到的收獲自然也少,雖然她最終也得到了她想要的降金派,但人數和見效時間都事與愿違。
而沾沾自喜以為讓別人犯難覺得別人都費力不討好的人,只會心安理得地坐等著被別人吞并。比如說,蘇慕梓
當曹玄率領的蘇軍人馬與盟軍主力會師,大半當場就對林阡熱淚盈眶道出“主公”、紛紛單膝跪拜表示臣服,于此臘月初十的清晨,林阡終于得以當面接受蘇軍歸順,無疑此情此境標志著蘇慕梓的大勢已去、以及蘇降雪統治官軍時代的徹底結束。
同日,祁連山也在孫寄嘯的表率下,陸續為了洪瀚抒重新提起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