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點。”帳外傳來畢再遇的聲音,“夜晚燒毀靈壁,火光沖天,敵人探知我等撤軍,勢必趁勢追殺;而現在是白天,煙塵滾滾不易察覺。如此,我等殿后人馬,也可全身而退。”
“原來如此啊。”眾部將恍然大悟。
葉文暄與畢再遇相視一眼,雖然認識時間已久,卻從未像今日這般生死相托、心靈相契。
“畢將軍勇謀兼備,大宋之柱石也。”因為有他,文暄對這開禧北伐又燃起了一線希望。
整個東線官軍,有且僅有這位畢再遇,在全體戰友們敗潰之時,還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而這一連串的敗仗,已經是在紅襖寨、小秦淮助陣之后。換句話說,若非義軍奮不顧身、不計前嫌,后果更加不堪設想。可想而知,東線官軍是怎樣眼高手低、不堪一擊。
而與此同時,在那位能力優秀到足以不懼林阡的劉鐸對比之下,西線官軍的缺陷也不受控地顯露而出。十余日來,吳曦部將十戰九勝,但那唯一一敗,卻敗得離譜,刺痛眼看唾手可得,突然自亂陣腳,被金軍反守為攻,殺得是潰不成軍。僅僅一塊污點,便足以掩蓋其余九場榮耀。
曾被林阡盛贊擅長絕處逢生的劉鐸,差一點便束手就擒美名毀于一旦。然而,吳曦部將俆景望還是給了他繼續維持的機會。
如果說西線官軍的表現和東線宛如鏡子,那么俆景望等人的水土不服形同傳染
在俆景望莫名失誤之后,吳曦部將們的弱點陸續浮現,敗戰絡繹不絕。當一場場丟盔棄甲不斷于隴陜上演,官軍在鐵堂峽之戰所立威望漸漸坐吃山空。
劉鐸幫助術虎高琪火趁風勢,連續打敗俆景望、薛九齡、趙富等宋將,幾乎從武山、竹山突圍而出;不過吳曦部將也不完全庸才,譬如曹玄、李貴、李好義等人戰力不凡,劉鐸等人輾轉數仗又不幸被打回了原地。
好一個劉鐸,被三路宋軍圍攻,仍鎮定不亂,傳令下去“無需擔心,不必應戰。我們只需堅壁清野,固守城池,坐等敵人不戰自敗。”
兩日后,竹山周邊暴雨傾盆,緊接著,宋軍糧草供給受阻,原想就地取材,卻因金軍堅壁清野而物資難續,一切全被劉鐸算準。
“這可如何是好”風水輪流轉,換宋軍頭疼,李貴愁眉苦臉問,持久戰最怕的便是糧草跟不上。
“早兩日就考慮到這氣候了,卻沒想到兩日也沒啃下來,金軍真是沉得住氣。”李好義握緊拳。
“別慌,不撤。等下去,不會遲太久。”曹玄篤定地說,不改變攻城拔寨,只因他相信宋軍的補給速度。
然而,劉鐸不會允許宋軍遲到的補給送達,對著地形圖研究了整整一晚必經之路,最終圈中了那個名叫宋家山的地方“此地之后,都算坦途。糧草受阻,只會發生在此地之前。”
“去宋家山,兵貴神速。”術虎高琪點頭,附議。
“末將愿往。”把回海當即請纓,“區區幾個督糧官,給我三四個手下便夠,也好逃過宋軍視線。”
“將軍素來驍勇。我幫你吸引開曹玄李貴注意。”劉鐸一笑,正待應允,術虎高琪提點說“不可輕敵,宋軍缺糧,勢必重視。把回海,至少要帶五十驍將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