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風流之死,金軍痛,宋軍快,但要問對誰影響最大,答案卻是個非金非宋的雜碎吳曦。
下令焚燒河池指揮部后,吳曦率眾一路南逃,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提心吊膽瞻前顧后,問最多的三句話就是“義軍可追過來了”“金軍可打進來了”“可有對我不利的輿論出來了”東躲西藏,水深火熱,乍看這種流竄好像是打不過金軍,實質居然是在防自己人追殺,卻還放不下蜀川名流對他的評價
由于近來活躍在他身邊的金人們大多都人微言輕,吳曦不知道楚風流死后到底誰來接管他,難以預料他和部將們會不會被中途拋棄,所以金軍軍心紊亂的那兩日他也覺得失了主心骨一樣,當真有忐忑不安、走投無路、七上八下的感覺。并非沒有考慮過對林阡認慫、回興州認錯,但遭到吳等人的強烈反對后,吳曦又匆匆慌慌打消此念。
唯能嘆楚風流誤我她垂死掙扎之際,發的是什么狗屁烽火令
流亡路上他一晚連做了三個夢,第一個夢是鳳簫吟惜音劍架在他脖子上憤怒咆哮要取他狗命,第二個夢是楚風流青溟劍架在他脖子上低聲冷厲喝斥他別動,兩個夢里那兩個可怕的女人都是一樣的不由分說嚴詞厲色,嚇得他每次醒來一摸脖子都是大汗淋漓且難以轉動。
第三個夢,才稍微有些慰藉,幻霧之中,梓潼神高高坐在堂上,吳曦穿著赭衣向尊神拜謁后,將叛宋降金的打算和擔憂一起告訴尊神,請求尊神指點迷津,到底信徒該怎么做還有,信徒的壽命會多長梓潼神卻沒有回答其它,只對他說了一句“蜀土已交付安丙矣。”
吳曦醒后,先還迷惘這句話什么意思,忽然眼前一亮,“安丙”不就是自己帳下負責后勤供應的隨軍轉運使嗎此人在救災賑濟方面頗有建樹,吳曦父子對他印象都很不錯,所以這些年一直在提拔他,對他也算有知遇之恩。
“梓潼神都說川蜀交給堂兄的下屬了,這不就是說”吳喜不自禁。
吳曦亦面露喜色“重用此人,大事必成”
梓潼神在南宋被視為保佑功名順利之神,故而吳曦深信不疑不再煎熬,到達魚關之后,便秘密召集吳、景望、米修之等心腹以及安丙商討,最終一致決定,與南宋徹底撕破臉,盡快公開依附金朝
不再對宋有歸心,一則吳曦知道林阡真的為了寒澤葉喪心病狂,竟連關系曖昧的楚風流都親手殺了,他吳曦本來就和鳳簫吟不睦,千萬不要做下一個;二則吳曦怕韓胄處罰,畢竟他有過可能與金軍暗通款曲的案底,可別步了郭杲的后塵史官們也只敢輕描淡寫一句“卒于興州”,退一步說他也是臘月初四成縣之戰焚燒城池的敗軍之將,宋廷對江淮戰場的哪個敗軍之將處置輕了
盡快公開降金,是因為他不想再惶惶不可終日。這些天他通敵賣國并非沒怕過萬一最后金軍過河拆橋失信于他怎么辦他可不想他費盡心機卻給他人做嫁衣自己什么也落不著。一直想問楚風流他什么時候可以不必再暗著來,礙于她的不怒而威所以才沒敢問,如今楚風流剛死金軍迫切需要他合作,他也發現即使他焚了河池,民眾也沒怎么樣,普遍消息閉塞那還不如趁早明目張膽地割據四川自立,和金軍光明正大地交往,而且還可以讓金軍名正言順地派遣高手來保護他這個自己人。
這次秘密會議的決策幾乎全體通過,吳曦意欲得到完顏公開冊立“蜀王”,并對安丙說“會任命安大人為丞相。”安丙推脫再三“在下何德何能”最終卻還是半推半就。
吳曦又命與會者各自招集可用之材,加以厚賞,收買人心,迅速發展護衛的同時,壓制對自己的不利輿論。
另一廂,吳曦還派遣姚淮源與吳端同行,喬裝前往金營奉表投降。安丙見到吳端出現,十分詫異“此人先前,不是被杖斃了原來沒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