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月,襄陽軍在外援斷絕的情況下,憑借堅定決心、頑強意志、周密指揮和靈活主動的戰略戰術,以萬余孤軍堅守城關,大戰十二場,小戰數十場,牽制了遠近大量金軍,終于擊退二十萬強敵的攻擊,不僅保全襄陽這一戰略重鎮,更是直接捍衛了整片南宋國土。
戰后,百姓們在城南樹立摩崖石刻紀念,并將他們腳下的城池稱作“鐵打的襄陽”;趙淳作為主將,還待吸取經驗,繼續修固城防;趙萬年作為幕僚,有關戰守之過程,自然要寫書記載下來。
“寫書”眾將都知道趙萬年文采斐然,其實也不該過于驚奇。
“哈哈,眾將士都會出現書上。”趙淳笑道。
“寫書的話,有句詩得記錄進去。”穆子滕回憶,“千辛萬苦過江來,教場筑座望鄉臺。襄陽府城取不得,與他打了半年柴。”
“這首是金軍不知道誰留的自嘲詩,我和子滕去拆他們營寨時看見的。”孟宗政說,金軍辛辛苦苦來到襄陽,在宋軍的大教場建的高臺結果卻成了金兵的望鄉臺;金軍砍了大量樹木造了許多兵器攻打襄陽,不過是義務為襄陽人民準備了足夠燒半年的柴火。
“忽然想起趙軍師臘八那天寫的詩。”大人們在笑,孟珙卻臉色一沉,背誦,“襄陽城外漲胡塵,矢石叢中未死身。不為主人供粥餉,爭知臘八是今辰憶苦思甜,只希望金軍這三個月給我們的一切壓迫,他日我們都原原本本地還給他們。”
“會的,璞玉。”穆子滕很看好孟珙這孩子。
“各位,送君千里終須一別,義斌便先告辭了還有,一旦有盟王的消息,都請第一時間告知。”彭義斌離開之前,仍不忘問了這樣一句。他和穆子滕等人一樣,覺得林阡怎可能死不過是入魔,失蹤罷了。縱然如此,他還是很掛念。
趙淳聽得出,“林阡”,和吳越、寒澤葉都不一樣,這名字不是只會引起盟軍一兩個人的情緒變化。這個人的死,險些在最后一刻給襄陽軍拖了后腿。好在這個人又自帶強大的復活可能,使抗金聯盟居然從上到下幾乎個個都堅信他能回來。
但不容辯駁的是,中線東線的如釋重負,都反襯出西線的泰山壓頂
泰和南征初定,阡陌之傷又起。
第三部命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