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宇宙,天星亂動,亦幻亦真,險象環生。
她在那混茫的天象中踉蹌迷失,不知要把哪一顆耀眼的視作主公,還是說哪一顆耀眼的都是主公
“主公”戰狼那一箭雖打中的是林阡,卻令她一瞬猶如被雷劈電擊,緊接著,魂魄似是驟然飄蕩出身體,回到她撐長蒿縱竹筏覓真龍膽的那晚、和阡吟一起靜靜浮游在倒映著星辰的湖面上。夜光下林阡認真對她說“先生如果并不愿意離開惜鹽谷,可以不走。”她卻噙淚下定了跟他走的決心“這一柄鋒利寶劍淬煉這么久,早就等命定之主持之出鞘主公”
“軍師”越來越多越來越急的呼喊,拉不回她這一息的靈魂出竅。恍惚間,又回到林阡出現前的那晚,她預算到金夏宋蒙諸國都要來將她哄搶,于是坐在池邊樹上看天,頗覺無聊、略帶寂寞地輕嘆了一聲“明天便需擇主了。”畢竟她早就知道天命決定了她該跟誰走
這世上能夜觀星象、預測未來的不少,卻多半像陳旭、玉門關、諸葛其誰等人那般,往往預知天氣、壽命姻緣、功名利祿、以及小范圍內的戰事走向;極少數流落在大理和蒙古的奇人比如姓東方、顓孫、軒轅的那幾位,善于占卜國運、掌握天下大勢,從而形成了門派幫教,當仁不讓地以拯救蒼生為己任。
占卜國運,極難。誰更厲害,比的是準確度和久遠性。在她柏輕舟很小的時候,便明白對那些人而言屬于異軍突起的自己,竟然是這天下間看得最準和最遠的那個神女。隨之而來的“王佐之才”“得之必結束亂世、一統天下”論調,多半是世人對她的追捧和捧殺。迫不得已才隱姓埋名四處漂泊以求自保,反倒促成她小小年紀就周游了各國見多識廣,最終她隱居在了金夏邊境神堂堡的惜鹽谷里。
是的,譬如大理戰狼軒轅,只能看到曹王是當世的明圣,算不準曹王會因林阡生變;蒙古金帳武士,看出林阡是鐵木真的變數,所以在見到林阡的第一刻會說“殺了他,他是本不該出現的人”;而她,卻看得清清楚楚,林阡自己有一個“阡陌之傷”的變數,他極有可能在碰到鐵木真之前就隕落她有時也會嘆息,不世出的梟雄人物,為何偏偏都撞在同一個年代,引得戰火紛飛民不聊生。
說來也奇,那“阡陌之傷”,雖然南宋武林早有風傳,內涵卻是萬載難遇的撲朔迷離,居然比國運還更為難算,至少在柏輕舟這里,也不過算出“極有可能”而已“宋開禧二年、三年,會出現無窮變數。”“林阡稍有差池,功業盡化泡影。”換而言之,林阡那里是有無窮變數的,如果幸運地躲過天劫,便沒有別人什么事了。
但無論如何,都是選蒙古最適合,她當然覺得無聊又篤定;
卻在竹廬論勢和比武論戰之后,她猶豫并當場改變了決策。
“天下大亂之根源,在于人心之喪亂。”很明顯,林阡才是她想要的胸有丘壑、心系黎民之明主。見識、談吐、人品、武功,短短幾個謀面、掠影,竟令她的心一點點地向他傾斜“我主公該是他”
因她通曉天機、諳熟兵法、明確一切敵我與輕重緩急;生活在她身邊的族人們,自然也濡染些審時度勢的能力,她出山前,某師侄問她“師叔,為何選林阡而放棄蒙古”
“這世上有很多事情,無論誰也算不出。”她想,我所見之天命只是我所見,未來一定更遠。哪個王朝不覆滅唯有正氣能亙古。
“可是師叔不怕同他一起,銷匿于青史、不留痕跡”師侄瞠目結舌,誰不知她心高氣傲。
“逆天而行,吾亦不悔。”她一笑淡然。如果說選擇林阡時還只是為了心中理想,那么后來對這個選擇越來越堅定,越來越不畏懼想來是因為那個男人溫暖的笑吧。
出山時,也曾聽林中有人預測她的宿命“先生她,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她忽然覺得有些熟稔,孔明他,似是也被人這樣說,結果劉備一時失心,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和現在的林阡、現在的她,竟然一模一樣
現在現在是何年、何地主公他,當真已救不活她魂魄倏然回歸軀體,不再神游天外,卻從噩夢驚醒,夢境的最后一幕在她視野反復震蕩,是觸目驚心的雷電交加之下、林阡被戰狼猝然一箭轟砸得四分五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