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問天驕,可有實質證據指向李兄弟嗎”劉全代楊鞍先問,卻是以一副和事佬的語氣試探。
“沒有。無論真兇是不是他,到主公關注山東的時候,證據都已銷毀得差不多了。”徐轅坦然搖頭。實則姜薊戰死的那一場,林阡在分析戰報后雖然表面不動聲色內心卻其實已有疑慮,可兩年來都是苦于沒有證據才只能教吳越對李全采取暗中管控;而舉國大戰期間,李全若是真兇,便有更加充裕的時間一邊持續害人一邊不斷滅口;這幾個月來江星衍過于急躁,錯過了唯一一個能指認李全害人的人證這一切,儼然構成了今日徐轅的要求無理和談判無底。
“害死兄弟,罪名實在太大,若是沒有真憑實據不能”身為楊鞍的舅舅,劉全是真正的老好人,如他而言,害死兄弟的罪名不輕,不能隨意扣在任何人的頭上若然在和平時期,處理命案用這樣的方法當然公平公正。
“大事化小,就會有更多吳當家出現。”徐轅代林阡否決,這倒是和江星衍觀點一致,不再眷戀兄弟情正是因為多事之秋不想害死更多兄弟,“當疑則疑,越拖越累,范遇便是前車之鑒。非常時期只能用非常手段。既然李當家有漣水之戰的前科那就從他入手。”
那漣水之戰1雖然沒發生哪個兄弟的死,卻因為暴露過李全的不安分,故而擊敗了其余事件,被徐轅拿來作為最強的可疑例證。在這里,徐轅之所以不強調姜薊之死,一方面不想提起江星衍激起公憤,一方面也是為了降低對面戒心、暗中繼續尋找證據,他認為,那應是李全的初次犯罪,很可能會有痕跡留存。
“新嶼之死確實我軍內部鐵板釘釘有叛徒,可鄧唐之戰懷疑誰不好,去懷疑一個不在當地的李全,天驕您似乎有失偏頗”王敏作為楊鞍的謀主之一,因昔年和十三翼之一的袁若生死與共,而對盟軍略帶親近,據理力爭時亦無過多敵意。
帥帳并不算大,卻潛龍也藏蛇,徐轅還未回答,就又有人緊跟著說“呵呵,說句不好聽的,天驕這是沒有證據也亂咬了”
徐轅聽著這帶有侮辱性的不敬之語,只不過是不介意地循聲一笑“又何嘗有證據顯示兇手是我主公”云淡風輕,風度從容。
聽得這話,眾人一并鴉雀無聲,王敏一怔,是啊,林阡也不在當地,然而輿論什么時候放過過林阡沒有真憑實據,卻是愈演愈烈。
“既有兩個疑犯非此即彼,理應關押其中一個,如此,方能確定或排除。”徐轅立即乘勝追擊。
“原以為天驕公允,其實大家看走眼了發生這樣的事,只知道先取一個舍另一個,未想到另一個可能是無辜的代罪羔羊么”李全自己沒開口,自有人給他說公道話。
“徐轅并不公允,林陌便是實證。但再發生多少事,徐轅還是只取林阡。若要問為什么,林阡是什么人,你們不清楚嗎。”徐轅嚴詞厲色,“當然,徐轅不想重蹈覆轍為淵驅魚。若有失誤,必將彌補,前提是李當家當真無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