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李好義來說,最遺憾之事莫過于,為將者不能戰死沙場、被毒害竟還成一樁疑案。
李好義的靈前,摧鋒軍怒斬劉昌國頭顱,獻上所繳獲的術虎高琪貼身寶刀,并將李將軍平日愛不釋手的孟子左傳燒去。大勝后的眾人本該意氣風發,祭奠他時,仍沖不盡心中感傷。
“將軍他,以為終身行此道足矣。”楊君玉邊燒書邊以袖掩淚對吟兒說。二月誅吳時,李家人除了李好義的幼子植兒留在家中,其他全部出動,個個都是豪杰。大功告成之后,是不是李家的、有沒有參戰的大人小人,全都跑來爭搶功勞,楊君玉見狀便對李好義提議,不妨把植兒的名也署上李好義卻指著自己的心口說道“惟此物不可欺也。”
“男兒徇大義,立節不沽名。植兒,你父親是個頂天立地的英雄。”吟兒聽到這細節,愈發敬重李好義,轉過身來,摟住哭成淚人的植兒安慰,抬頭望天邊云霧奔騰如獸,雖忐忑卻也務必堅強“不過,還是快些長大吧,不能永遠活在他的庇佑下。”她也一樣,不能永遠活在林阡的庇佑下。
“盟主。借一步說話。”葬禮結束、吟兒離開時,李好古三緘其口。
“怎么”吟兒一愣。
“在下懷疑,兄長的死,與王喜有關。”李好古說,自從二月誅吳以后,王喜那個心懷邪謀的宵小,就一直忙著爭權奪利以及對李好義喊打喊殺是真的不止一次在眾目睽睽之下向李好義拔刀確實,王喜有毒殺李好義的動機李好義誅殺吳曦打破了他原有的生活節奏他慪氣,后來,他更是為了個沔州“副都統制”就和李好義勢成水火。
李好義呢,寫過一首望江南思往事“思往事,白盡少年頭。曾帥三軍平蜀難,沿邊四郡一齊收。逆黨反封侯。宵夜,燈火鬧啾啾。廳上一員閑總管,門前幾個紙燈球。簫鼓勝皇州。”字里行間充斥著對王喜這種寸功未立、卻爬到眾人頭頂狂吠之惡犬的深惡痛絕。每次王喜拔刀李好義自然也不甘示弱,幸好每次都被安丙等人拉開勸和李好義素來深受軍民擁戴,硬要挑出個仇敵那只能是王喜。
可是,王喜這樣的人,看似是最明顯的兇手,卻也可以是兇手最佳的擋箭牌。
特殊時期當然可以寧枉勿縱,但吟兒卻怕就此讓真兇逍遙法外,本想找足證據,未料其先送上門一回到暫住的縣衙府邸,宋恒就迎面走來告訴她“內奸全招了,他和劉昌國一樣,都是王喜的發小。”
宋恒是故意讓十三翼給那些金諜們被關押的監獄留些縫隙的,為的就是給這條名為內奸的大魚上鉤,時間掐得剛剛好,正是那個鐵腕的盟主去主持葬禮了、懷柔的宋堡主在府上練劍散步觀賞池魚之際。那個僥幸沒和金諜們一起暴露的內奸,受命于主上要消除痕跡,可惜沒什么能力,直撞在宋恒的網上。
“王喜哼,不稀奇。”吟兒攥緊拳,真是王喜并不意外。誅吳之戰,臨陣倒戈;短刀谷之戰,臨陣倒戈;武休關之戰,臨陣倒戈王喜此人不僅立場上算是見風使舵,而且一旦轉換就決絕毫不眨眼,劣根性擺在那里,為了殺李好義而寧可便宜金軍、甚至串謀金軍殺李好義,他王喜絕對做得出
“不僅授意毒殺好義,還飛鴿傳書給過術虎高琪,密信的內容似乎是想殺一個人,至于具體是誰,這內奸不知情,恐怕只有王喜和劉昌國知道。”宋恒說起李好義也難掩痛心。
“既有人證,看王喜還怎么抵賴”吟兒怒不可遏。這些日子以來,王喜的免死金牌只有他枉死的愛子吟兒心念一動,林阡對王喜有所保留的話還在耳畔回蕩“王喜雖說是為了孩子,卻有數日都杳無音訊,他自稱一直心系家國,可中途當真沒有糾纏過名利”“此人到底是否從一開始就效忠川軍、效忠到什么程度,還待細查。”想到這里,吟兒恨不得立刻就拔劍去捅了王喜再說。
“保險起見,劉昌國的妻子也一并審完,主母先問密信內容,再抓王喜不遲。”宋恒趕緊攔住吟兒,內奸的幕后是王喜無誤了,可王喜殺李好義的動機單單因為仇恨嗎宋恒最怕密信要殺的人是主公主母這一類。若能從案情窺見敵情,當深挖細掘、以絕后患,故不急于一時。
機會卻總是來如雨點又擦身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