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軍在主場,對這片山河更熟稔,若能勠力同心,情報網會比現在還通暢,武力也會翻倍,前提是他們有知、有節。
所幸,夏軍中的敗類只是極少數。大眾本來不作為,并非懦弱無能,只是因為還蒙昧,經此變故,他們紛紛覺醒“副統軍,宣化丟了幾座關隘”“國不復國,眾將且拿出血性,跟那群強盜拼了”“沒關系。縱使木華黎轉入宣化府,那也只是西寧州的掃尾。咱們有盟王”“渣滓敗類有便有吧乘勝追擊之前,事先篩出來更好”從一呼百應到眾志成城,氣氛漸次升溫。
“愿集結聯軍,將蒙賊殲滅”從渣滓們那里搜出的金銀珠寶灑得滿地都是,無人留意,盡皆踐踏而過,兵緊隨將爭先恐后向林阡立軍令狀“盟王,我能三日將他人頭帶回”“一日就夠”
國君缺席,國師已逝,跟著這群以江湖人物為主的已和蒙古軍交手數次的多國部隊抗蒙,成為這群有志之士的最佳自救辦法眼下,唯有跟盟王聯合,才能報仇或報國
豈止甘肅軍司,西夏的右廂軍有不少兵馬統帥早已到西寧周邊觀望。西寧一靠,連州跨郡,爭相來投,情境與西涼府如出一轍。委實教林阡等人也大感意外、喜出望外。
敵消我長更甚,宣化府之戰看似真的只是西寧州的掃尾但林阡有預感木華黎剛倒下,白衣謀士卻起來了,所以,不可掉以輕心
宣化府,恰恰不是掃尾,而是新的開始
冷風中,有男子佇立城頭,眉宇間一絲滿足林阡,我終于可以,再次同你正面較量。
早在木華黎、拖雷尚在喘息之際,這白衣謀士已幫他們找好了落腳點必須有人清醒、冷靜;倘若誰都消極、懈怠,蒙古軍隨時玩完。
“寨墻還需加高加固。所幸氣候惡劣,宋軍暫時過不來。”得虧了宣化府離沙漠極近,而這兩天正好有沙塵暴往東南推進,這也是白衣謀士為何選擇西北角奪占的根因依靠天災避其鋒芒,爭分奪秒鑄成堅城。
“大汗是天命所歸剛巧這沙暴阻路,否則我”木華黎把“焉有命在”硬生生吞下了沒說。心想,既然有這風沙掠陣、有這白衣謀士襄助,他的游擊障眼法就可以漸次減少,接下來且收縮各部到此、集中精力堅壁清野,“先在此地,打一場挫敵銳氣的自衛反擊。”
要問為什么停在這里,而不是繼續朝西北逃一來,離大汗越來越遠,與大汗會師的希望愈發稀薄要知道,他們本來想朝東北啊,因為林匪預判了這一點、重點封鎖了東北,他們才不得已選了西,已經背道而馳了,不能更背了二來,其它各個地方的西夏軍,未必像此地這般能極速奪占,還需時間慢慢圖謀才能演變成己方陣腳
可惜,沙暴肆虐,又能攔他幾時白衣謀士所說的“宋軍暫時過不來”,是西夏軍沒覺醒為前提,卻刻舟求劍,漏算了聯軍的路在當地軍民的指引下會多好走。“其它各個地方的西夏軍”,更是輕而易舉就站到了林阡的陣營。
天時、人和,蒙宋各占一半,待到聯軍兵臨城下、人喊馬嘶似山呼雷震,乍一看已被林阡奠定了“人定勝天”的基調,而木華黎心驚膽戰的則是“他比計算的要快,我們,勉強,能應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