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說,王德孚的一篇說明文,可以讓閱讀該文的讀者,產生那樣美好的幻想,可見他筆下的文字,是多么具有吸引力。
因此,有的時候某些所謂的經典旅游之處,或許不是它本來的景色有多迷人,而是因為它曾幸運地被像王德孚這樣的作家光顧,又創作出了足以傳世的名篇,使得它本身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變成了后世的著名景點。
在王德孚這篇《蘇州園林》越傳越廣之后,來蘇州的游客也越來越多了,可能許多年后,幾乎只要大家一提到園林,就會想起蘇州,仿佛園林藝術已經成了這座城市的名片,實際上還有其他地方的園林藝術也不差,只可惜沒有這樣一篇《蘇州園林》加持,自然名氣就沒有蘇州園林大。
憑借這樣一篇作品,理所當然的,王德孚也成為了蘇州作家協會中的排面人物,等到下一期理事會的投票競選,以王德孚現在在文壇的地位以及他擁有的“高級作家”頭銜,他被選為理事,肯定是問題不大的。
所謂的資歷,在王德孚展現出來的才華以及名聲面前,就顯得比較乏力了,現在王德孚就算在作家協會之中,都已經有不少支持者了。
王德孚在這之后,就開始寫他的《寫作之道》,不過這部作品,他寫起來并不那么有條理,主要是他對寫作的感悟,每天其實都不同,他先寫的當然是他最想告訴讀者的東西。
他認為寫作最重要的當然就是激情,擁有激情的寫作,全身心地投入進去,然后寫出來的文字,毫無疑問是最有感染力的,所謂的寫文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讀者,也是很有道理的說法。
而一旦寫作沒有激情的話,它毫無疑問就成了一種任務,用任務的觀點去寫作的話,寫出來的東西,怕是連作者自己都覺得只是在敷衍。
王德孚是那種寧愿不寫,都不會去寫敷衍文字的作家,可能這樣的做法,會讓部分編輯、讀者恨得牙癢癢,認為他是拖稿狂魔,實際上他真的是用非常嚴肅的態度全身心地投入創作……
在創作《寫作之道》的同時,他也沒忘了曹旭平系主任交給他的任務,那就是創作一部更加深刻的、極具思想性的作品。
為此,王德孚并沒有停止自己尋找素材的腳步,然而在這個時代,由于沒有網絡,各種信息傳播的速度實在太慢了,他只能從報紙中去尋找,不管是新上市的報紙,還是以前的報紙。
在孜孜不倦地尋找素材與靈感的過程中,只能說皇天不負有心人,王德孚通過曾經在華夏社會上發生的大規模打砸搶燒事件,再結合腦中現有的一部社會心理學大作,終于有了提筆的沖動。
這部作品的名字,正是叫做《烏合之眾》!
沒錯,繼《女性的屈從地位》之后,王德孚要創作的下一部頗有思想內涵的作品,正是《烏合之眾》。
他是因為報紙上報導的某一年華夏出現的支持國貨、排斥外國商品而產生的群體暴亂,便有了這樣一個想法,他希望用社會心理學,來深入剖析這種總是會發生的群體暴亂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