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王德孚從來沒有將任何一個女孩,真正地放在自己心上,因為他從來不覺得有哪個女孩,可以真正打動她。
他覺得這世上所有的女人,也就那樣吧,靈魂上的共鳴是絕對不會存在的,所以女人最吸引他的地方,那就只有外表了。
因此,王德孚只會更加樂于親近那些顏值高的女人,至于顏值達不到他心中的那條線的,如果不善于學習的話,估計不會和他有任何交集,善于學習的話,那說不定可以幸運地成為他的學生,滿足他那好為人師的癖好。
而這世上的美人有那么多,那他為什么要遷就其中一個呢,所以只要有誰做了讓他不滿的事情,他就會直接用行動來表達,反正他身邊從來不缺美人。
事實上王德孚在帶自家妹妹王沫兒吃喝玩樂的同時,又結識了一位新的玩伴,對方是個唱戲的花旦,名字叫做梅小玉,出身梨園世家,年芳十七,長相實在令人驚艷,而她那精湛的戲劇表演,也實在讓人佩服。
王德孚其實對華夏的傳統戲劇,并不是很感冒,畢竟他和這個時代,是有代溝的,但是他在看梅小玉的表演時,卻好像終于get到了華夏傳統戲劇的魂一樣,忍不住寫了一篇觀后感。
正好有一本戲劇雜志向王德孚約稿,因為這年頭基本上不會有不去看戲的文人,在這個時代,傳統的華夏戲劇,依舊是擁有龐大觀眾群體的娛樂方式之一,可能在這個時代,約著一起去看戲,要比一起去看電影,更加流行。
主要是電影這種更加時髦的娛樂方式,在大都市更加流行,而在一些小地方,電影怎么可能有傳統戲劇受歡迎呢?
也許等到電視機真正普及了,傳統戲劇才會漸漸沒落,成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
有戲劇雜志約稿,王德孚也沒有多想,直接把自己看了梅小玉表演后的觀后感交了過去,刊載在了該雜志之上。
結果讓所有人包括王德孚自己都沒有預料到的是,這樣一篇觀后感,竟然一下子讓剛剛才有資格登臺表演的梅小玉火了!
原因當然是王德孚在觀后感中秀了一手文言文,他引用了《洛神賦》中的一段——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秾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
毫無疑問,王德孚這篇觀后感,真心是隨手而寫,在隨筆中引用經典,也是王德孚的創作習慣,結果他卻一時忘記了,這個世界是沒有《洛神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