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聰明機靈,有智有謀,周旋在張生和崔夫人之間,每每都會將強橫的崔夫人逼得無言以對,說她是張生和鶯鶯的愛情軍師,一點兒都不為過。
兩人最后能有情人終成眷屬,實在要多謝紅娘從中穿針引線。
《西廂記》被明代的李日華改編成南曲《西廂記》,清代以后昆曲、京劇等各種地方戲都在演出,而且對湯顯祖的《牡丹亭》和曹雪芹的《紅樓夢》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如《紅樓夢》第二十三回的回目“《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艷詞警芳心”即直接關涉《西廂記》。
歷代文人對《西廂記》尤為青睞,現傳明、清刻本不下百種,為古典劇作之冠。拉丁文、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日文等均有譯本,影響所及,遍布全球。
《西廂記》不僅在戲曲的舞臺上大放光彩,還多次被改編成影視劇。
而這個世界就有不少像《鶯鶯傳》這種讓觀眾們覺得不是很爽的古典戲劇,卻少有《西廂記》這種更加讓觀眾們覺得喜聞樂見的大圓滿作品,因此,可以預料的是,當王德孚將《西廂記》這樣的古典戲劇搞出來,絕對可以在古典戲劇圈子中,引起不小的轟動。
不過古典戲劇這種東西,其實通過口述的話,真的很難完全將它的美妙之處展現出來,因為古典戲劇中有不少極富詩意的唱詞,需要通過戲者演繹出來,才能擁有最佳的感染力。
因此,梅小玉雖然聽王德孚大概講述了《西廂記》的故事,但是她卻并沒有直觀地感受到它的動人之處,可能大圓滿的喜劇就是這樣,沒法讓人感受到那種致郁的效果。
不過梅小玉卻必須承認,這個王德孚不愧是一位名滿蘇州的新銳作家,就憑他這張口就編故事的能耐,她就感覺,對方肯定可以在寫作這條道路上闖出一番大名堂。
可能這就是真正的天才吧,都不需要怎么努力,直接憑借天賦,就可以讓普通人難以望其項背。
梅小玉自認為她在古典戲劇的表演上也是很有天賦的,但是和王德孚在寫作上的天賦相比,她就感覺差得太遠了……
總而言之,這一天梅小玉與王德孚的相見,對梅小玉而言,她感覺挺不錯的,只因她覺得王德孚有古代君子之風,非常符合她的審美,她感覺可以與王德孚來一場君子之交,淡如水就已經足夠。
梅小玉這一次來答謝王德孚,當然也帶了禮物,那是她出身的梨園世家之中,已經過世的老祖宗,創作的一本關于古典戲劇表演技法的古籍,在市面上根本不流通,可以說是孤本了,可以說不會有哪個文人,會拒絕這樣的禮物。
王德孚當然也不例外,他倒沒有收藏孤本的愛好,只是他向來喜歡看那種他完全不了解的某個方面的作品,因為這可以大大地開拓他的眼界,為他增加更多的素材。
收了這樣的大禮,王德孚當然也是要回禮的,不過他可沒有什么孤本可以回,索性回去之后,就直接將《西廂記》搞了出來,準備下一次直接贈送給梅小玉,讓她領略到真正的經典古典戲劇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