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孚最終還是同意了《西廂記》的出版,只不過他堅持讓作者名變成了“王實甫”,基本上就相當于他那個世界的《西廂記》了。
梅生偉只當“王實甫”是王德孚的新筆名,沒錯,這一筆寫不出兩個王字嘛,他覺得作家用筆名也相當正常,卻不知道《西廂記》真正的作者,那就是王實甫。
毫無疑問,王德孚這樣做,有自欺欺人的嫌疑,因為就算他在出版的《西廂記》上附上了真正的作者名,別人也只會當他是真正的作者。
不過王德孚性格就是這樣,典型的當婊子還要立牌坊,了解他的人,怕都要習慣他的風格了。
古典戲劇圈的消息傳播得非常快,也沒過多久,《西廂記》真正的作者王德孚就被爆料了出來,“王實甫”就是王德孚的筆名也徹底被實錘了!
這瞬間就讓王德孚在古典戲劇圈名聲大噪!
最好玩的是之前在媒體上抨擊王德孚不懂什么古典戲劇,就亂評價的……
結果卻證明,王德孚只是不懂古典戲劇的表演,但是創作古典戲劇,對他來說,根本就沒有任何困難!
一時之間,有不少戲班子的拜帖,向王德孚投遞而去,顯然目的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可以獲得王德孚的授權,讓他們也有資格演繹《西廂記》!
梅家的戲班子因為首演《西廂記》而直接讓它影響力更上一層樓,可以說不知道讓多少競爭對手眼紅!
就在古典戲劇圈震動的同時,沒過多久,文壇當然也震動了,在確定了王德孚就是《西廂記》的作者之后。
在那個時候,依舊還有一些評論家在質疑王德孚的古文素養,哪怕王德孚運用《洛神賦》的經典片段小露一手,也沒法讓這些自認為是高貴的國學評論家的人滿意,他們非要覺得這種夾雜在現代文中的文言文,就已經被剔除古文的行列了,于是得出結論——王德孚的古文素養就是渣。
結果他們還沒蹦跶多久,《西廂記》這樣一部純文言文的古典戲劇作品出來,這幫國學評論家們頓時就傻眼了!
而這部作品中的詩詞,不僅讓這幫高貴的國學評論家低下頭顱,同樣也讓其他的文人嘆為觀止,對他們來說,能見到這樣一點也不比歷史上那些經典詩詞差的作品,簡直就是奇跡!
王德孚再一次展現出來的創作天賦,幾乎讓眾多文壇人士頂禮膜拜!
媒體們當然在第一時間聞風而動,他們有的去采訪其他文人如何評價王德孚及其新作《西廂記》,這些都是沒什么排面的媒體。
有關系的大報,當然直接去采訪王德孚本人了,他們好奇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比如說王德孚為什么會創作《西廂記》,又比如為什么之前從不用筆名的王德孚,會用一個新的筆名,是不是以后會再創作古典戲劇呢?
八卦探究當然也少不了,比如王德孚和首演《西廂記》中女主崔鶯鶯的梅小玉,到底又是什么關系?
在媒體們聞風而動時,緊盯著王德孚創作現狀的評論家們,當然也不能落后,他們覺得《西廂記》也是一部特別需要解讀的大作嘛,甚至還有人表示要直接把《西廂記》翻譯成白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