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路想都沒想“來。”
一萬打游戲包吃住,不來是傻子。
不過小路來了才知道,不僅僅打游戲,還要鍛煉和學習,看到高中的那些資料,小路頭大如斗,每天戳著寧莞的照片一邊學一邊罵。
可是在寧莞面前,小路又是一副鵪鶉樣,乖得很。
整個基地能壓得下小路的,就只有寧莞了。
不出意外,這局練習賽是青訓a組獲勝。
小路轉頭就看到訓練室里的寧莞,原本張揚的囂張氣焰很快掩了下來。
“這個a1選手還挺有意思的。”蘇亦凝笑著說。
蘇亦凝沒有稱呼“小路”是小路,而是跟寧莞稱呼a1選手,蘇亦凝把昨天見過小路的事情給掩了下來。
“嗯。”寧莞看到小路,半是笑意半是頭疼,“還是個小孩子。”
“這里好像還有一個選手接近二十四歲了。”蘇亦凝翻看手上選手的資料。
“沒到一隊二隊點替補資格,現在在青訓c3,可能過不了多久就要轉行或者去做相關的工作了。”寧莞說,“夢想很昂貴,也很殘酷,到了年紀之后,很多人耗不起了。”
并不是說歧視大齡選手,而是人的注意力可能在二十五歲的時候達到高峰,高峰期之后便會明顯下滑。
除了注意力之外也有很多的因素制約一個人在電競上的路,比如反應力以及日積月累的判斷力等。
這些是努力,也是天賦所在。
觸碰不到夢想的這段時間里,不僅僅會消耗青春,也會消磨斗志,它會把你搓扁揉圓,有的人逐漸圓滑,有的人卻依舊如同刀鋒一般尖銳。
芝芝站在一邊,她捧著資料裝模作樣地看著,其實眼睛卻忍不住看蘇亦凝。
剛剛這些青訓選手的操作芝芝看了,但是都不如蘇亦凝。
蘇蘇也是天才呀,芝芝仿佛知道了一個只有自己知道的秘密,她抿了抿嘴,害羞地笑了。
“這位是蘇老師,這位是嚴老師。”寧莞向青訓隊的成員們介紹蘇亦凝和芝芝,大家畢竟也很少有接觸電視里明星的機會,忍不住熱烈地鼓掌,小路一看是蘇亦凝,想到昨天自己被罰跑的事跡,手上的鼓掌都慢了幾分,聽起來有幾分格格不入。
“我們即將要舉行一場篩選淘汰賽,將會由兩位老師和我作為評委,對各位各個方面進行打分,期間教練也會通過數據化的手段具象化各位的訓練成果。”
寧莞介紹相關的規則,小路皺眉,手高高地舉起。
寧莞有心忽視,但是小路依舊舉手,不依不饒。
“a1選手。”寧莞揉了揉眉心,點了點小路。
小路不閃不避“我覺得有點問題,寧老師。”
“有什么問題”
“您作為我們的裁判,我們當然沒意見,但是她們,憑什么”小路確實有幾分不服管教,她只服實力,不服身份,是個刺頭,“以她們的實力,恐怕給我們提”小路把“提鞋”兩個字吞了下去,換成,“提建議都費力,怎么決定我們的生死”
小路說得不無道理,作為芝芝和蘇亦凝來說,也許這只是一個節目,一個工作,但是對于青訓隊的成員來說,這就是一次生死。
沒有比在寧莞手下的基地更好的地方了。
她們也沒有那么多機會了。
氣氛一時間凝滯了下來。
“我們之前也是這個游戲的忠實玩家,當然,和各位也許確實有部分差距。”蘇亦凝笑著解圍,“不如a1選手和我單挑一局,看看我的水平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