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算是祝系的。
當然了,一般來說他是不會舞弊的。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文這種東西比較主觀,只要不出現現象級的作品,一般都很難出現一個權威的第一。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名聲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祝紅屏的才華天下聞名,絕對的國都第一。
上一屆科考,他雖然沒有參加,但是卻也在家根據考題作答了一份,然后幾位考官還專門為他批改了。
結果是如果祝紅屏參加那一屆考試,一定會得第一。
上一次秋試是去年,祝紅屏十六歲。
上上次秋試是四年前,祝紅屏才十三歲,他雖然沒有參加,但是拿到考卷后也在家中作答。
幾個考官也批改過了,還是第一。
也就是說,祝紅屏十三歲的時候就能奪得國都省試第一了。
當時可謂是聲名大噪,不僅僅主考官判定他能得第一,就連國君看完之后還說了一句,吾家有千里駒。
國君對祝氏家族的人很好,甚至把祝氏的孩子當成自己家的孩子,對于這個祝紅屏他也是非常偏愛。
所以前兩屆的秋試魁首心中超級不爽,有一種日了狗的感覺。
祝紅屏你什么意思啊,你要參加就來參加,不參加就不要攙和。
你在家中考試,然后把考卷交給考官批改,但是最后也不列入榜單。
你這是什么意思?
顯擺嗎?
結果人人都說如果祝紅屏正式參加國都省試(鄉試)的話,一定會拿頭名解元。
也就是說,那兩屆解元都是名不正言不順。
其實這也算是一種養望。
畢竟祝氏子弟是天之驕子,你若參加科考直接拿了第一,就算沒有舞弊,別人也會覺得你舞弊的。
祝紅屏在家中考試,兩次都能拿第一,結果卻不拿。
那么第三次真正來考試拿第一,就顯得名正言順,天下無人敢說這是徇私舞弊。
而且還能成為沒談。
祝公堂堂宰相,竟然壓了自己孫子兩屆科考,這難道還不夠公正嗎?
所以這一次的頭名,祝紅屏志在必得。
而這位主考大人當然也樂意成全,不過總共三千多份考卷呢,想要抽中祝紅屏的也不容易。
閱卷工作就這么苦悶地進行著。
除了啪啪啪之外,幾乎再也沒有其他聲音。
只有到非常偶然的機會。
才會有一個考官看到一篇好文章,然后招呼其他考官一起共賞。
同樣這樣的文章,基本上能夠進入前十。
幾個時辰,才能出現這么一次。
“好,好……”
忽然,有一個考官猛地一拍桌子,頓時把所有人嚇了一跳。
其中一個考官手一抖,手中的考卷直接落地了。
他有心撿起來,畢竟這份考卷的文章還算不錯,進入第一輪是可以的。
禮部侍郎道:“落地那份考卷的文章,很好嗎?”
考官乙道:“也談不上很好,還不錯。”
主考禮部侍郎道:“那落了就落了吧。”
于是某個倒霉蛋就這么被落地了。
這位翰林學士院的考官,算是這一科的第一副考官了。
“主考大人,諸位同僚,大家放下手中的考卷,都來看看這份考卷,絕對驚艷,絕對驚艷!”
然后這位第一副考官拿著考卷來到主考的桌子面前。
頓時其余幾個考官紛紛放下手中的考卷,簇擁了過去。
只看了一眼。
眾人心呼:終于找到了。
這就是祝紅屏的考卷,這個字跡大家太熟悉了,一眼就能看出來。
其實不僅僅是主考大人在找,在場所有的考官都在找。
一方面固然是想要拍祝氏家族的馬屁,但更重要是出于挖寶的心思,看誰最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