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考卷在主考大人手中,后面五個考官湊上來,一起閱卷。
“好,好……”
“祝紅屏公子真是天才,帖經九十道題,竟然答對八十八道,明算三十道竟然答對了二十九道,真是天才啊!”
“明算加上帖經總共一百二十道,之前幾次科考最多有人答對了幾道?”
“一百一十五道,十五年前的會試,當時的狀元郎張子旭,如今天北行省大都督府長史。”
張子旭,祝系的另外一個天才了,今年才三十九歲,就已經做到了總督府長史,品級幾乎和張翀相當,但是足足比張翀年輕了十幾歲。
還真湊巧,兩人都姓張,不過一點血緣關系都沒有的。
“真是后浪推前浪,這祝紅屏竟然打破了幾十年的可靠記錄,比張子旭狀元都要厲害。”
帖經和明算,在大炎帝國科考的比重很低。
而且是典型的五十分萬歲。
一百二十道,如果加起來答對沒有超過六十道,那證明你基礎知識非常差,就算你后面的策論和詩賦寫得再高,也一定會落第的。
只要你答對題目數超過百分之五十那就算是過關,再高也沒有太大用處了。
所以絕大部分考生都不會把太多的精力浪費在上面,學習的性價比太低了。
祝紅屏總共答對了117道題,確實是天才了。
第一副考官笑道:“這個記錄至少要保持幾十年無法動搖了。”
第五副考官道:“大概要等到祝氏家族的下一代,才能打破這個記錄了。”
眾人不應。
雖然大家都在拍祝氏家族的馬屁,但是你這拍得太過分了,太諂媚。
帖經和明算畢竟不重要,所以大家稍稍夸獎一下就過去了。
重點是接下來的策論和詩賦!
祝紅屏的《論分封建制》剛剛第一段,就讓幾個考官心中震撼。
厲害啊。
果然是名門之后。
果然敢說。
觀點鮮明之極不說,關鍵鋒芒四射。
“好,好,好……”
一開始主考官禮部侍郎還僅僅只是默讀,但后來忍不住誦讀出聲。
因為實在是寫得太好了。
觀點鮮明,立意深刻,句子驚艷,用典精準。
絕對一等一的好文章。
這篇好文章,簡直一掃室內的苦悶氣氛。
整個空氣仿佛瞬間都振奮了起來。
這就是好文章的魅力。
這就如同選美比賽中,前面一大堆七十分的庸脂俗粉搔首弄姿,看得眾人昏昏欲睡,猛然地來了一個九十分美女,眾人立刻興奮起來。
“真是想不到啊,這篇策論竟然是十七歲孩子寫出來的?”
“天才,絕對的天才!”
“說真的,我也算浸潤文章許多年了,當年也是二甲第五名出身,但讓我來寫這篇策論,也未必能夠寫得這么好。”
“振聾發聵,振聾發聵。”
看完了策論之后,諸人又開始看祝紅屏的詩賦。
祝紅屏同樣選擇用秋雁做詩,用大鵬做賦。
本以為他的策論寫得極好,詩賦很難到達同等級別。
然而沒有想到,詩賦竟然寫得更好。
幾個考官誦讀之后,真的仿佛夏日吃冰一般,爽快到底。
好詩,好詩。
好賦,好賦。
“這個考生的策論,讓人讀之酣暢淋漓,他的詩賦更是讓人讀之三月不知肉味。”
“真不該那么早就翻閱到他的考卷的,接下來的閱卷還怎么進行下去啊?”
“是啊,是啊,其他考生和他差距太遠了。看了他的文章詩賦再看其他考生的,就仿佛吃了山珍海味再去吃市井菜肴一般,難以下口啊。”
眾人紛紛悲呼。
看完了這等驚艷的策論和詩賦之后,真的仿佛進入了賢者時間。
短時間內是硬不起來了。
“絕對第一,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