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月前開始。
噩耗就一個接著一個傳來。
國都的民眾先是震驚,然后便是麻木。
因為到處都是壞消息。
一個郡接著一個郡淪陷。
一開始還有人想著要逃難。
但是他們發現,無處可逃。
整個越國,四戰之地,根本無處可去。
國都還算是最安全的。
然后,國都陷入了一種離奇的繁榮。
就好像亡國之前徹底的放縱。
每一家青/樓都爆滿。
很多人想著反正都要亡國了,一切都沒有意義了,錢還留著做什么?
而一些聰明人紛紛開始想后路。
是該投靠楚國,還是吳國,還是矜君呢?
國君也不需要上朝了。
因為稱病在家的官員越來越多。
這個時候朝會,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所有政務由國君,尚書臺,樞密院三方直接決定。
至少在這個時候,樞密院和尚書臺還是眾志成城的。
不管是祝弘主還是種鄂,又或者是寧啟全部拋下了派系之爭,嘔心瀝血,苦苦支撐。
整個尚書臺和樞密院所有人,都已經不能回家了。
沒日沒夜地忙碌,困了就直接歪倒睡一覺。
要說絕望,他們才是最絕望的。
因為不管尚書臺還是樞密院,都有一張越國的地圖。
每當淪陷一個郡,就在上面涂上紅色。
淪陷的城郡越來越多,越來越多。
越國三分之一的國土已經不見了。
………………
現在老百姓已經不關心沈浪了。
因為在越國百姓眼中,沈浪那一萬軍隊完全是微不足。
所有人的目光都盯著西邊和北邊。
楚國三十萬大軍和種堯十二萬大軍的決戰,才是真正的焦點。
吳王大軍何時南下,何時正式向越國宣戰?才是焦點。
矜君大軍合適進攻國都,才是焦點。
這三個焦點,不管哪一個爆發。
那就是亡國!
種堯防守的鎮西城淪陷,意味著西境徹底失守,亡國。
吳王三十萬大軍若南下攻打越國,艷州或許守得住,但天北行省真的很難守住,千里邊境線啊,也意味著亡國。
矜君十萬大軍若直接攻打越國國都,守得住嗎?
受不住的。
此時國都就只有一萬城衛軍,一萬五禁軍,如何抵擋矜君十幾萬大軍?
怎么又十幾萬了?
沒錯,矜君的大軍每一天都在增加。
所有人都在等著矜君殺入國都的消息。
到那個時候,可以正式宣布亡國了。
不過那一天到來之前,大家還是盡情地及時行樂吧。
責怪沈浪?
罵他是亡國的罪魁禍首?
一開始確實百萬人唾罵。
但后來漸漸也沒有人罵了。
憤怒才會罵,絕望了就不罵了。
…………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