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心里還琢磨著怎么說服邵氏去府城帶上自己,眼下她主動提起,青桃就考慮生意的事情就行了。
譚家要供幾個讀書人,需要銀錢,賣包子饅頭是筆收入,哪怕搬去府城青桃也準備繼續在清水鎮賣,人她也想好了,劉氏愛錢,做事積極利索,稍微把自己拾掇拾掇精氣神就來了,客人看她精神面貌好,自然樂得照顧她生意。
而且她和娘家人情分淡泊,不怕調餡兒的方子泄露,只要其他人做不出相同味道的包子,生意就不會差。
她出配方和揉面法子,劉氏出力氣,掙的錢兩人平分。
不比劉氏去其他地方掙的少。
翌日清晨,見上房窗臺邊亮起油燈青桃就進屋和譚秀才商量,后者似乎對她去府城沒有任何反對的意思,中肯道,“你看人倒挺準,你三嬸心眼實,真接了你這活,賣多少是多少,不會亂說的,就”
想著劉氏那頭油膩膩的頭發,烏漆麻黑的衣服,譚秀才擔心愛干凈的人不買賬。
青桃心領神會,“三嬸要是賣包子,自然不能再邋里邋遢的見人,我和她說說。”
“還有”譚秀才補充,“你和你娘兩個人從早忙到晚的,你三嬸一個人呢”
劉氏再能干,抵不過青桃和邵氏兩個人哪。
“眼下生意好是過年人頭手頭寬裕的緣故,等過完元宵,生意就正常了,三嬸沒啥問題的。”就是客棧那邊恐怕沒法賣面條了,不過青桃不去想那些,留住這門生意是最重要的,青桃道,“元宵節咱們回村和三嬸說說”
“好。”
青桃不打擾譚秀才,輕輕掩上房門,躡手躡腳推著車出了門。
再遇到老主顧買包子,她就和她們聊幾句,主要聊譚秀才要去府城考試,她會很忙,賣包子就給親戚做了。
“味還是這個味嗎”
青桃斬釘截鐵,“味道不會變。”
“那就好。”
但和青桃打交道的次數多了,換成其他人心里始終不得勁,“譚姑娘,那你忙完還回來賣包子嗎”
青桃笑著說,“不好說。”
人們嘆氣。
也有聰明的聽出青桃話里意思,抵抵一臉惋惜不舍的人,低聲解釋,“譚姑娘要隨譚夫子去府城考試,過了譚夫子就在府學讀書,譚姑娘肯定也住府城去了啊,怎么回得來”
說話的人繼續,“你也甭舍不得了,譚夫子進了府學考上舉人,譚姑娘就是舉人家的小姐了,不比賣包子強啊”
“我不是那個意思”見人曲解了自己的意思,剛剛嘆氣的人眉頭皺得緊緊的,略微急躁,青桃說,“嬸子是舍不得我呢,說實話,我也舍不得離開清水鎮,清水鎮的人性子淳樸善良,我一個小姑娘做買賣也沒遭壞人欺負過,多虧街坊鄰里叔叔嬸嬸小哥小嫂子們幫襯著。”
這話把在場的人都夸了。
偏夸她們的人眼神透徹,神色認真,完全不像假話,任誰聽了都忍不住心花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