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找廖駿商量。
廖駿當即勸她算了,有的人天賦異稟,隨便弄個尋常食物就如山珍美味,而有的人雙手笨拙,再好的食材落她手里跟吃土沒什么區別,柳氏不是后者,卻也差不了多遠。
被他一說,柳氏不服氣,心里酸溜溜的,“想夸譚嫂子就明說,何須踩我呢”
“不是怕你心里沒數嗎”
“做包子是有配方的,有大酒樓的掌柜找譚嫂子,想花錢買配方”
她們天天在集市轉悠,沒少碰到人打聽譚家包子的事兒,但配方不配方,柳氏自己也不懂,做包子不就那樣肉剁碎剁碎,撒上鹽,包進面團里蒸熟就完事。
得知配方能賣錢,她心動不已。
“你有沒有聽秀才大哥說配方的事”
“他哪兒會跟我說這些。”
譚秀才是個典型的書生,滿腦子都是書,問他書鋪有哪些書他或許知道,問他配方就問錯了。
廖駿跟柳氏說,“配方的事兒你也別多問,大家在一條巷子里住著,別壞了和氣。”
“我是那中人嗎”
柳氏巴結譚家還來不及,怎么會把她們的配方外泄,何況她根本不知道配方是什么。
她不打配方的主意,管不住別人不動心,秦娘子跟新來的幾個娘子走得近,其中有個是算賬好手,偷偷給譚家算了筆賬,得知她們日掙幾百上千文,就跟秦娘子說了。
秦娘子不太信,“掙不了那么多吧”
“估計都是少的,她們兩輛推車,蒸籠堆得老高,至少四五百個包子有吧,加上饅頭你算算”
秦娘子哪兒算得出來,仍舊半信半疑,“她家開銷大,做包子用的細面,肉也是上等的新鮮肉,水跟柴火全是買的,你也看到了,調料就買了不少。”
筆筆都是錢,不說不知道,一說,到處都得扣錢。
邵氏真掙了那么多錢,約莫早找大院子搬出去了,哪兒會窩在這兒跟她們攪和。
“她們敢花,說明掙得更多,你想啊,真要掙幾個辛苦錢,舍得那么鋪張浪費”
好像是這么個理,秦娘子心里不舒服,面上佯裝道,“那也是她們有本事。”
“什么本事,還不是照配方做的,咱們要是有配方,也能做出同樣味道的包子。”
這話不假,秦娘子卻也不是傻子,配方是她們想拿到就有的嗎上次去了譚家后,邵氏就買了兩把鎖,走哪兒都鎖著的,警惕得很。
說話的人沉默了。
就在眾人心里各自盤算時,府學的成績公布了,譚秀才位置不錯,恰巧踩著免束脩的尾巴過了。
剛進府學就沖到那個位置的譚秀才還是第一個,巷子里的書生看到榜上名字時以為眼花看錯了,仔細盯著看了很久。
譚秀才,的確是巷子里住的譚秀才。
這天,譚家又來了很多客人,邵氏熱情好客慣了,加上譚秀才考得好,能幫家里省下束脩,她樂得請客,直接和青桃說,“咱娘兩也懶得做飯,請他們下館子吧。”
府城的館子不比清水鎮的,府城有錢人多,館子開銷有多有少,稍不留神多的錢就花出去了。
尤其秦柏他們是喝酒的,假如指明點最貴的酒,譚秀才買不買
她一說,邵氏聽得脊背冒冷汗,“那咱在家煮”
這會兒都午時了,哪怕做餃子也要花些時間,午飯不得拖到傍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