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小院里晾曬的衣服已經收了,留下光禿禿的竹竿,譚青文和譚秀才麻利地抬著籮筐往巷子走,邵氏背個背簍走在前邊,有人笑邵氏,“你們回趟家搬了多少東西來啊。”
蘿筐里的是米,沒有摻糠的,雞蛋擱在最上面,一瞅就瞅到了。
邵氏道,“我家老大來了,他奶給他補身子的。”
說話的人這才注意到躬著腰搬籮筐的譚青文,心里酸溜溜的。
青桃手腳勤快從不偷懶,小小年紀做事老道,跟個大人似的,譚家掙的錢有青桃大半的功勞,而面前的青年看身形就是個挺拔的,眉眼也秀正,好事怎么都讓邵氏攤上了呢
“看模樣就知道你家老大是讀書人,要考秀才了吧。”
“快了。”
邵氏打開院門率先走進去,接著開堂屋的門,迅速放下背簍,找出燈籠點亮掛在堂屋門前的墻壁上,出去搬東西。
四個籮筐,譚秀才跟譚青文跑了四趟。
全部搬回堂屋后,譚秀才直起腰,用力錘了捶發酸的腰部,邵氏道,“你們坐著歇會兒,我去煮面。”
煮面是最快的,不用青桃打下手就能完成。
回去前跟蕓娘那邊說了,明早要岀攤,肉餡和揉面的活得讓她來,有多少算多少,其他的明天再說,剛劃開火折子,羅狗子就抱著熱騰騰的飯菜來了。
“嬸子,別煮飯了,知道你們回來得晚,蕓娘煮了你們的。”
發現堂屋多了兩個人,他步伐微頓,特地揚聲喊,“夠吃。”
蕓娘煮的米飯,炒的回鍋肉,還有兩個青菜,份量確實大,邵氏丟了柴火出來看,驚呼,“怎么弄這么多”
“怕你們餓啊。”
清早他出門買譚家包包子要的肉,不留神買多了,想著邵氏她們舟車勞頓,就全煮了,吃不完留著明早拌面條吃,羅狗子用大盆裝過來的,“嬸子你們先吃,我推個車把肉餡細面推過來。”
“等等”
邵氏撿了小半籃子雞蛋遞過去,“給蕓娘捎回去,咱還帶了很多菜,整理出來再送過去。”
羅狗子擺手,“嬸子太見外了,咱誰跟誰啊,雞蛋留著給叔吃,我拿些菜就行。”
村戶人家攢幾個雞蛋不容易,他哪兒好意思收。
不等邵氏強塞,麻溜地跑了。
邵氏追出門,“你這孩子”
青桃想得開,“狗子哥不要雞蛋就算了,過節時咱給蕓嫂子扯幾尺布做新衣服,狗子哥比誰都開心。”
“這不一樣。”
“我知道,都是娘的心意。”人情往來是門學問,但青桃知道羅狗子不是斤斤計較口是心非的,尋常人說不要沒準是客套話,羅狗子不是,青桃說,“飯菜還是熱的,咱先吃吧,待會還要忙呢。”
整理東西就費了不少時間,洗了碗筷,青桃架起蒸籠做包子饅頭,邵氏還在屋里收拾衣物。
屋給譚青文和譚秀才住,她的衣衫要抱到青桃屋里,騰出位置,將譚青文的衣物放了進去。
來了后,譚青文發現院子是真的小,臥房擱了床和衣柜后就沒多少地方了,譚秀才的書全堆在桌上的,靠墻的木箱子放的是五花八門叫不出名字的調料。
屋里塞得滿滿當當的。
譚青文遲疑,“爹每天就在這屋看書的嗎”
邵氏站在衣柜前爹譚青文的衣衫,嘆道,“這院里也沒其他地方了。”
桌子還是錢栗樹量了尺寸后特意做的,否則連張像樣的桌子都沒有。
“老大,你得好好讀書,村里人總說咱風光,到底好不好,咱自個兒才知道。”邵氏把譚青文的衣物堆在左邊,右邊是譚秀才的,她提醒譚青文。
譚青文點頭。
“今天也累了,你不想看書就早點歇息,明天讓你爹問問書塾的事兒。”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