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秀才回了趟家,家里日子似乎寬裕些,不止譚青河他們,譚青陽和譚青田隔兩天也能吃到雞蛋了,譚二戶覺得是好事,擱下扁擔,和李氏說,“分家的事兒你也別想了,我問過幾個伯伯,他們罵我蠢笨,不分家,大哥他們吃肉我們就不會喝湯,分了家,大哥腰纏萬貫也和咱沒關系,況且爹娘還在呢。”
有幾天他對分家是挺心動的,覺得當家作主的感覺好,除了李氏娘家人,其他人都笑他傻。
譚二戶不是聽不進去話的,那些人都是為他好。
“我爹發話了,分家是不可能的,你實在想單過就和離,學四弟妹娘家不收留你,我們給你搭屋子。”
李氏“”
明明是親兄弟,譚二戶和譚三戶性子怎么差這么多,譚三戶多聽劉氏的話,劉氏叫他往東他絕不敢往西,譚二戶呢
譚二戶看出她想說什么,嘟噥,“你也別拿三弟和我比,三弟妹從來不教他分家,你說我跟四弟像還差不多。”
“”
譚青杏沒有回自己屋,而是直接去大房找郭寒梅,當著郭寒梅的面拿出銀子分了,順便和郭寒梅說起把繡品分開賣的事兒,“這是青桃妹妹教的,她幫我算過了,分開賣的話,每批繡品咱至少能多掙十幾文錢。”
十幾文對賣包子的青桃來說算不了什么,對譚青杏無異很多了。
郭寒梅繡的花在收尾階段了。
兩人除了收繡品也自己繡花,郭寒梅針線活好,繡品賣的價格好,譚青杏把錢數給她,郭寒梅不動聲色接過,“青杏妹妹,你大堂哥過得怎么樣”
譚青文不在家,郭寒梅心里空落落的,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勁兒。
譚青杏又拿出兩包邵氏買的糕點,回道,“大堂哥挺好的,大伯給他找的書塾還算有名氣,就是束脩貴了點。”
郭寒梅問,“多少。”
譚青杏說了個數,郭寒梅驚得長大了嘴,聲音不自覺小了下去,“這么貴”
“嗯,大伯讓大堂哥好好讀書,別辜負全家人的苦心,明年一定要考上秀才。”
郭寒梅不了解譚青文的學識,她想的是青桃拿得出那么多錢交束脩,掙的錢肯定更多,既然賣包子那么掙錢,為什么不把自己接去城里幫忙,多個人能多做些包子賣追根究底,青桃不喜歡自己這個大嫂。
這種話她沒和譚青杏說,只道,“會不會太多了”
“沒辦法,大堂哥沒有秀才功名,束脩少了書塾不收。”具體的事兒譚青杏不了解,她展開糕點的紙,讓郭寒梅撿兩個起來,“這糕點是大伯母買的,每人兩個,爺和奶多些,你先撿兩個,我給爺奶送去。”
糕點共兩種口味,郭寒梅心不在焉拿了兩個,譚青杏重新系上繩子,裝背簍里去了堂屋。
譚青槐他們回來了,跟土匪進村似的,老遠就能聽到動靜,譚青槐看到她,扯著嗓門問,“我姐有沒有給我帶東西啊。”
“大伯母買了糕點。”
桂花味兒和梅花味兒的,譚青槐贊不絕口,邱婆子從灶房探出口,“少吃點,該吃飯了。”
譚青陽和譚青田也有,兩人沒舍得吃,等其他人吃完,用紙小心兜著,李氏正欲問兩句,兄弟兩就小心翼翼走到雞籠邊,扯了一小塊糕點丟雞籠里。
李氏“”
瞧他養的好兒子。
她問他們為什么給雞吃,兩人邏輯清晰的告訴她,雞吃了病就會好,病好會下蛋,下蛋他們就有蛋吃,譚廣戶挑著野雞進門聽到這番話,樂得開懷大笑,“青陽說得真好,明天要不要跟我進山打獵啊”
后山大,稍不留神就迷路走不出來了,對譚廣戶來說再熟悉不過,自打開春后,每次進山都會有收獲,有時候是兔子,有時候是野雞,運氣再差也能兜回幾個蛋來。
邱婆子很久沒罵過他了,只要譚廣戶每月能拿錢回家比什么都強。
有邵氏的糕點,全家喜氣洋洋的,至于李氏,沒人在意她心里想什么,吃過飯,譚老頭開始安排明天的活,好幾地的草要除,麥子得施肥,活兒并不少。
譚廣戶道,“爹,要是忙不過來請人幫忙吧,不能把身子累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