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舒淮在人民日報發表的這篇文章,當天并沒有引起京城各方的注意,最多在鐵路系統有些小轟動。
畢竟,人民日報面對的更多是普通百姓,真正意義上的高層,基本上不看這種報紙。
通常情況下,首長、長老和各級部員,最多也就看看內參、號角,這種具有代表性的報紙。
再者,他們平時事情繁多,有些時候是專職秘書,將特定的事情告知一聲,尤其是對社會影響力比較大的言論。
因此,當人民日報發表了這篇文章這后,并沒有引起多大的震動。
真正讓整個鐵路系統,都為之震動的是在三天后!
這一天,秦舒淮在人民日報發表的文章,不知被誰準許,選入內參,在黨內流通開來。
上了內參,連首長和分管其他部門的長老,都能看見,在敏之長老大力支持磁懸浮技術的時刻,突然出現這樣一篇唱反調的文章,如何不讓人意外。
尤其是作者還是一個基層鐵路職工,當真正深究下去時,讓人轟動,因為這個叫秦舒淮的年輕人,居然是秦老爺子的孫子。
頓時,在鐵路系統內部,一些原本支持敏之長老的成員,思想有些松動。
老秦家數輩在鐵路系統工作,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嫡系,這也造就了老秦家在鐵路系統牢不可破的地位和威嚴。
如今,老秦家的子嗣,站出來支持高速輪軸技術,高調反對敏之長老。
說沒有秦老爺子的支持,誰會信?
一些秦老爺子的老下屬,便在揣摩這篇文章的寓意。
是否老秦家和敏之長老之間,產生了分歧,對未來高速鐵路發展何種技術,存在不同的見解。
秦老爺子已退休,敏之長老剛上任,正意氣風發之時,但是秦老爺子即便退休,如果老秦家真站出來和敏之長老唱反調,敏之長老未必能勝。
因為老秦家在鐵路系統的影響太大!
鐵路系統高層,都在等待雙方再次站出來發表言論。
然而,讓所有人失望的是,不管是老秦家還是敏之長老,都沒有對于此事發言,像是根本沒有發生一樣。
這篇文章被選入內參,秦舒淮還是從林嫣然那里,得到的消息。
文章在人民日報發表后的第五天,林嫣然給秦舒淮打來了電話。
“舒淮哥,你寫的文章讓我爸選入內參了,這個真不是我的主意。”一開口,林嫣然便直接道。
“什么,你再說一遍?”秦舒淮一愣,驚訝道,以為自己聽錯了。
上人民日報是秦國慶打電話通知他的,但是上內參,秦舒淮還真不知道。
他原本以為,這篇文章不可能上內參,因為自己委托林嫣然之前,敏之長老對磁懸浮技術的支持,還沒這么明顯。
幾天后,敏之長老才高調做出支持磁懸浮技術的決定,那個時候,秦舒淮還擔心不能上人民日報,未曾想到,人民日報才發表幾天,便選入內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