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淮哥,秦叔知道你發表的這篇文章吧?”林嫣然試探問道。
“知道,第一天就給我打電話了,還把我訓了一頓。”秦舒淮如實道。
“沒事吧?”
“你安心去辦吧,不用擔心我爸他們。”秦舒淮頓了頓,道:“近期京城有什么重大事情嗎?”
作為宣傳口的林家,林嫣然都能第一時間,掌握最關鍵的新聞。
如今網絡不發達,工班又沒有定報紙,秦舒淮只能通過這種方式獲得一些京城的消息。
更何況,即便工班訂報紙,內參這類也沒法買到,秦舒淮根本無從得知具體情況。
“鐵路系統沒什么大事,也就是高速輪軸和磁懸浮技術的爭論,敏之長老在海市到京城立項了一條磁懸浮列車,不過我聽說,由工程院專家提出采用高速輪軸技術,建立一條秦嶺高速鐵路的意見,如今已經進入勘察設計階段。”林嫣然想了想,覺得這件事對秦舒淮有幫助。。
對于秦嶺高速鐵路,秦舒淮再熟悉不過了。
這是國內首條設計時速250km/,運行均速200km/h的鐵路。
只要行駛速度上了200km/h,便可以稱之為高速鐵路,也就是未來的高鐵!
然而,這條鐵路只是得到了民間的認可,官方并沒有承認,秦嶺鐵路是國內第一條高鐵。
這主要原因,和鐵路系統隨后幾年的大洗牌有很大的關系。
以現任鐵道部長、工程院院士為代表的一派,大力支持高速輪軸技術應用到高速鐵路上,與敏之長老和科學院院士的磁懸浮技術,成鮮明對比。
才真正意義上,形成此次高速輪軸和磁懸浮技術的爭論。這就相當于,雙方的爭論,從嘴上到了實際行動。
既然都沒法說服對方,那就依靠各自的觀點,勘察設計建設一條
鐵路,用事實來說話。
在現任鐵道部部長的帶領下,鐵三院、工程院等數百位專家學者,對秦嶺鐵路開始了勘察設計,總結一套自行的高速鐵路施工規范。
可以說,秦嶺高速鐵路,絕大部分技術,都由自行研發,從站前站后施工,到電氣化和牽引機車,無一不是國內自創。
同時,秦嶺高速鐵路,還為國內培養了一大批鐵路專業人才,應用的好,對國家高速鐵路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現任鐵道部長退休后,新上任的鐵道部長,為了自身的業績和功勞,毅然放棄秦嶺高速鐵路自行研發的科研成果和施工經驗,全部采用外來技術!
讓國內的高速鐵路,走上了一條新的征程!
在秦舒淮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時,秦嶺高速鐵路建設,還沒有一絲的眉目,他一直擔憂,重生后共和國鐵路發展道路,會有所不同。
如今看來,依然朝著大體的方向行進。
既然秦嶺高速鐵路開始勘察設計,那就說明,敏之長老的對抗力量,已經浮出水面,與敏之長老正面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