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能完全掌握現在的公司,那發展的速度是不是能跟秋海一樣?
這種想法,每次冒出來之后,都會讓他們心里十分的焦慮。
如果這種情況得不到改變的話,他們想要追上秋海,完全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就好比秋海是開著汽車在前進,而他們開的是三輪,還是人力的那種。
這其中的差距,一目了然。
現在秋海做出了這么大的改進,甩開他們不是一星半點了。
再繼續這樣下去的話,他們就永遠不是陳江海的對手了。
有這種想法的,除了家電行業的企業,也有其他行業的企業老板。
有人開始鋌而走險,利用各種手段,吞并國有企業的股份,從而達到讓自己掌管整個企業的目的。
這種違法的手段,最終都不會有什么好下場。
當然,這些是題外話了。
秋海制定的質量體系舉措,對周侯建和張瑞明這兩個競爭對手,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要說影響最大的,一定是海信的周侯建了。
對于陳江海的決定,周侯建是十分贊同的。
關于這個質量標準體系,他在心里也謀劃了很久。
他一直想要建立起一套海信自己的標準,一套遠超于國際質量標準的體系。
這樣一來,海信未來的發展,就會一路平坦。
讓他沒想到的是,他這邊還在構想當中的時候,陳江海居然已經開始實施了。
他實在想不到,為什么陳江海這么年輕,目光居然比他還深遠。
更為重要的是,陳江海是敢說敢做的一個人。
不管做了什么決定,都會堅決貫徹到底,不會有任何的遲疑和猶豫。
這一點,周侯建是怎么也學不來的。
在海信,制約他的因素太多了,作為一個領導者,他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做。
辦公室內,周侯建沉默了許久,他知道,必須做一個決定了。
這個決定,可能會關乎到海信的未來。
他必須跟秋海一樣,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質量標準體系。
如果他不跟著秋海的腳步,未來被淘汰只是遲早的事。
周厚建知道這件事情非常難辦,但自己必須要去做,去嘗試。
嘗試了就還有機會,不嘗試只會陷入慢性死亡。
海信未來能發展成什么樣,就看他明天能不能說服眾多的管理層了。
……
與此同時,海爾的張瑞明也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里,臉上全是頹廢之色。
收到秋海要建立質量標準體系的消息,他是大為震驚。
關于這個,張瑞明也想跟從。
但他知道,這是不現實的。
不久前,他費盡心思說服了企業管理層。
海爾購買了一條跟秋海一樣的超級生產線,價值四個億。
這一筆錢,已經把整個海爾掏空了。
就算張瑞明能把整個管理層說服,他也拿不出這么多錢來做其他的了。
想到這里,張瑞明忍不住長長嘆了一口氣,生出了一種感嘆,既生瑜,何生亮!
這個行業,為什么突然就冒出了一個秋海呢?
喜歡重生:回到1991年當首富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重生:回到1991年當首富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