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坐定,干部們就瞧見了梳著羊角辮的小女孩小跑到了正中央。
上頭有那么多陌生的叔叔瞅著,芽芽也不怯場,稚語清脆的說:
“石頭村歡迎你。”
跟在鎮領導身后的小姑娘探頭好奇的瞧著芽芽。
效果顯然很不錯,幾個領導臉上都洋溢起了笑容。
聶海生招手讓芽芽坐到身邊來,大黃咬芽芽的衣角,臥在她身側。
“芽芽”大黃說:“山腳下王家老貓讓我帶話,山里的住戶要給你送見面禮。”
芽芽問:“是啥啊?可我沒啥回送它們的啊。”
這是她看蔣文英得出的經驗,上回家里跟隔壁借了醬油,還醬油瓶時蔣文英還加送了兩根黃瓜,全程她都跟著的。
大黃說:“沒事,不是什么好東西,小孩不用回禮。
芽芽問:“大人就得回禮嗎?”
大黃思考著回答得通俗易懂,說:“禮尚往來是傳統,等你成了大人,收了別人的禮就一定得還禮,否則那個親戚朋友關系就淡了,還禮的時候都得一點,不能少于之前收到的禮,收到十塊錢的紅包,就不能給人八塊錢的,那樣就是失禮。
還有親戚和朋友紅白喜事,生孩子,蓋房,喬遷或者其他大事的時候,都要送禮,你送了,等你家也有大事的時候,人家才會來回禮。”
芽芽忍不住憋出一句:“當大人好難。”
聶海生聽到妹妹跟黃狗說話,只當是童趣,再聽芽芽頗為老氣橫秋的一聲嘆后扯了扯嘴角。
他可太想長大了。
同樣嘆息的還有起不少石頭村的婦女。
上頭干部口沫橫飛的號召村民們干好秋收,做好做強再創輝煌,男人們聽得一臉熱血,很不得立刻擼起膀子開干。
女人們雖然掙的工分不比男人多,但還得負責家里的柴米油鹽。
現在雖然大體能吃飽,但吃得不好,肚子里沒有油水吃得多餓得快,勞力一頓飯一斤不叫事,二斤算中等,吃得多的能吃三斤!
糧食進了肚后沒一會就得餓,不吃飽就沒力氣干活。
家里糧食多的都發愁,糧食少的更是愁上加愁。
不過誰也不敢提,早些年出集體工聊天的時候,一群婦女嘰嘰喳喳的說話,其中一個女人喊活重,喊活著累,另一個婦女開玩笑的說死了就輕松了。
隔天,這兩名婦女就被大隊抓去批挖社會主義的墻角,沒有宣揚樂觀主義精神。
現在環境倒是寬松了很多,可甭管上頭怎么畫大餅,不該說的話大伙一句都不說。
氣氛還算高漲的現場,也不知道是誰先怪叫了一聲,大伙齊刷刷的朝遠處看去。
麥場視野寬闊,而且就在山腳下,錯落有致的花柳樹之間,兩頭野豬齊刷刷的朝山下沖。
石頭村人勤勞勇敢,反應能力也是一等一,頃刻間朝四周蜂擁散開腦子還活絡得開的還記得把隨身攜帶的凳子給撈上。
公社干部和鎮子上的領導沒見過這個陣仗,還傻乎乎的站在原地回不過神,也有反應快的,當即撈過大喇叭喊:“同志們,不要跑,操家伙”
然而四散的村民撒丫子跑得賊快,都不帶回頭的。
開玩笑,被野豬拱一下還有命在?
老聶家的人坐在一塊,一點都不甘于人后的逃命。
聶海生拉著芽芽,蔣文英瞅瞅大的,再瞅瞅小的和老的,人都在就好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