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是有一丁點辦法,農家人也都會想方設法的利用起來,實在是那塊地太廢。
她有點為難:“可是我們家玉米地要種紅苕的,綠豆能自己呆著嗎?”
李岳山翻了翻農業書,書上也沒說,不過他覺得可以。
芽芽之前學習寫字老快了,是個聰明好學的孩子,李岳山把她帶到桌子前。
“要是識字,就能自己看書,想要的知識書本上都有”
“我要學,要學的!”
芽芽趕緊說。
“要學的話就得認真學,不能像以前一樣半途而廢,學到一半就不學了。”說著還瞧了兒子一眼。
之前教兩孩子學寫字后,李岳山還打算繼續教下去,不過兩孩子思想不集中,往往聽一會就開始聊天,說說話做做小動作,就是一條狗經過都得抬頭看一眼才甘心,最后干脆還不了了之。
芽芽不好意思的踢著小腿。
這回她讀書是為了看書,不會半途而廢啦。
李岳山拿出來一本適合孩子看的唐詩三百首。
李敬修干站在旁邊半天插不上話,吃醋了,哼哼道:“太容易了,我早就能背好多篇了。”
說完還演了一把,張嘴就來了句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路過的劉秀珠不客氣的戳穿了兒子,“都是上過育紅班的人了,不害臊。”
城里孩子大多都上過育紅班,鄉下孩子到了歲數后直接上一年級,學習教育還是有差別。
感受到李敬修的驕傲,芽芽也并不灰心,握著小拳頭,“我很快就能學會了!”
跟之前打打鬧鬧學習不一樣,芽芽這回是真的非常認真,都不搭李敬修的話茬。
過年時她跟大哥一起念過書,雖然不知道那些字怎么寫,但還是很熟悉念書的感覺,連李岳山都忍不住夸,“這孩子真聰明。”
他直接教的唐詩,并沒有教拼音,但孩子似乎也沒有閱讀障礙。
第一遍跟讀的時候就能記著不少,第二遍不流暢,但能勉強能記,再讀一遍就能蓋著書本讀一首小詩了。
之前的李敬修拿來表現的詠鵝,她也會背誦了。
而且這本唐詩三百首有插畫,芽芽也很喜歡看,背完詠鵝就興致勃勃的背誦去《春曉》
李敬修平時也愛玩不愛讀書,父母逼得緊張還會在地上打滾撒潑拒絕認字,把讀書如上墳表現得淋漓盡致。
但看到芽芽喜滋滋的讀書,他居然有那么一丁點也想學習,挨著芽芽大聲跟讀起來。
公社小學放學的時候,芽芽也跟著放學了。
李岳山叮囑芽芽每天都要來。
下放很苦的,不僅僅是身體苦,還有精神上的苦,她們一家跟周遭人處得又一般,天真浪漫的芽芽讓院子里充滿了歡樂。
周五晚上,聶海生就在大家比以往還要炙熱的期盼中回了家。
家里這時候也該種玉米了,他晚上回來,明早能幫著一塊料理自留地。
一屋子的人都出來迎,聶海生先摸了摸芽芽毛茸茸的頭發,跟蔣文英和老太太說:“學校通知得再讀半個學期。”